主播君的话
上海市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青年班组是一支奋斗在就业一线青年队伍,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帮助35岁以下就业困难青年群体实现就业。
90后青年坚持跟扶就业困难青年8个月
李伟曾拥有一份光鲜的职业
但一次工作时的意外
造成了腿部骨折
在与单位洽谈工伤赔偿过程中
李伟非常不满意单位的处理方式
由此心情失落
对重新就业产生了抵触情绪
无奈之下他的母亲向所在社区求助
但由于李伟不愿与社工沟通、也不想就业
社区工作人员又将此反馈至中心青年班组
中心成员第一时间上门调研发现
李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但其母亲极力否认,认为李伟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干预
以往针对此类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就业困难青年
中心一般是邀请就业服务志愿团的心理咨询师
为其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确定心理状况良好后再提供就业指导
但鉴于李伟的特殊情况
中心的职业指导师们有些束手无策甚至想要放弃
杨卓君没有放弃李伟
杨卓君是中心一名90后职业指导师
他坚持8个月与李伟定期通话聊天
缓解、疏导他内心的负面情绪
为戒毒青年担保推介,助其上岗就业
39岁的小顾有7年的吸毒经历
期间先后多次进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
并决定不再吸毒
可是这样的决心却没办法说服企业
他的职业道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为了解决小顾的就业问题
中心青年职业指导师们四处奔走,为他落实岗位
两个礼拜内职业指导师们被多家单位拒之门外
但他们没有放弃
最终在他们的担保推介下
小顾成功走上了工作岗位
入职一家超市生鲜部岗位
像小顾这样的特殊就业困难群体还有许多
王强也是中心帮扶过的就业困难青年
由于患有智力障碍
王强与人的沟通交流不如正常人
也因此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在姚瑶等青年指导师长达一年的帮扶下
王强最终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
并顺利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为了更好地帮扶困难群众实现就业,中心的青年指导师们完善困难群体动态管理和就业援助工作机制,通过入户走访慰问,了解困难群众生活及就业情况,现场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此外还组建讲师团,积极活跃在社区中,通过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帮助群众树立求职信心。
一星期内帮助无实习经历毕业生成功就业
今年6月底傅敏悦收到一个应届毕业生张楠的就业求助
张楠毕业于安徽省一普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
在校期间也无任何实习经历
孤身一人前往上海求职
傅敏悦了解张楠的实际情况后
帮助其修改简历、辅导面试技巧、联系面试单位
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张楠就顺利入职普陀区内一家企业的财务岗
作为首席职业指导师
傅敏悦每年会接触过各类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她发现虽然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上涨
但通过调研得知企业端仍存在大量岗位无人“认领”
傅敏悦介绍,为做好应届毕业生就业服务
年,以“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为宗旨的
普陀区启航工作室正式成立
并活跃于求职一线至今
通过
落实调研走访提前蓄“岗”
构建政校企合作新模式护“岗”
开展高校嵌入式招聘送“岗”
创新职业指导形式为学子专项配“岗”
为应届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调研走访提前蓄“岗”——上海市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青年班组排摸了解本区用工供需情况,挖掘企业招聘需求。累积排摸有校招需求的企业余家,提前储备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参与同济和武汉长江大学联动项目,远程为在校学生一对一职业规划。进入曹杨职校、甘霖初职等开展职业指导讲座,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场,服务人次人次。
政校企合作新模式护“岗”——今年3月,中心开展了普陀区企业用工和就业服务需求的调研。调研发现,上海电科所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大,但由于校招渠道缺乏、自身吸引力不足、宣传面窄等因素,校招之路并不顺利。面对企业的诉求,中心启动高校毕业生“扬帆”专项行动:4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电科所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共建“乐业普陀”朋友圈;5月11日,企业进入交通大学,现场开展企业宣讲及职业规划讲座;5月26日,满载着交大电院学子的“乐业巴士”驶入了普陀区重点企业上海电科所,同学们近距离参观了机器人国评中心以及智能交通展示系统,提前感受了企业工作环境和氛围。
高校嵌入式招聘送“岗”——中心主动对接高校和区内重点企业开展嵌入式招聘,第一时间掌握校园线上招聘和宣讲会时间、及时向区内企业发布信息。目前已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工业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10余所高校进行合作,邀请月星集团、上海电科所、收钱吧、实云工业等多家区内重点企业报名参加,在多家校园举办招聘活动,送“岗”入校。已累计组织31家企业向高校毕业生提供余个岗位。
创新职业指导形式为学子专项配“岗”——为打造“零距离”公共就业服务项目,中心首创“乐业普陀”全媒体平台、面向10个街镇推出“乐业集市”项目,线上线下整合促进就业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周周有服务,月月有活动。此外,还以创业型社区评比为抓手,对接街道镇资源,建设创业型城区及社区。年,普陀区启航工作室在9个街镇设立分站点,选拔并培养了一批“社区职场医生”,组织开展“家门口的职业心理疏导”、“公益人生”就业跟踪关怀等活动,使社区群众的职业心理问题更快捷、有效地在社区得以解决。
李伟、小顾、王强、张楠为化名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ID:gqviewpoint)
记者
王姗姗
编辑|王姗姗统筹|陈凤莉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