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军队训练的准则,也是每一位军人心中的信念所在,对于他们来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战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花溪园党总支书记陈健始终怀揣着这样的信念,脱下军装,他把社区当作自己的“战场”,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以军旅之风严格要求自己,为群众办实事,为居民谋幸福,从退役老兵成功转型为“小巷总理”。
不同的战场,“敢战”的决心
陈健于年从学校毕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历练后,20岁的他决定要改变现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于是陈健怀着报效祖国的信念,在父母的支持下步入了军营之中。
入伍之后,陈健被分配到了四川德阳的部队当陆军防空兵。虽然身处于和平年代,但陈健身为军人的“敢战”决心却从未动摇,年特大洪水期间,他和队友提前准备好装备,在睡觉时也保持着高度警惕,只为能够在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救灾的战场。在军队中,除了高强度的训练与任务,他所在的部队也会经常组织军民共建活动,帮助附近的居民们修缮房屋、整修路面。部队的经历锻炼了陈健的意志,也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植在他心中,他把自己比喻为一枚“螺丝钉”,哪里需要,他就把自己往哪里放,这样的想法至今仍影响着他。
陈健于年12月退役,服役期间荣获两次“优秀士兵”荣誉。他在年投身于社区基层工作,继续为人民服务,自年起曾先后担任曹杨新村街道桂杨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及花溪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在小区无违居村创建、垃圾分类、老公房加装电梯等社区治理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健不分昼夜坚守在岗位上,年获评“上海市抗疫先进个人”。
出战疫情,人防、技防两手抓
年初,新冠肺炎席卷而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感染人群,陈健凭借自己在部队中养成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察觉到疫情来势汹汹,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于是,在正式的排查命令下达之前,陈健就已经先行一步,在年的小年夜召开了“两委”班子会议,组建“红色护村队”党员突击大队,发动“两委”班子成员和小区年轻的党员志愿者放弃即将开始的春节小长假,投身到小区疫情防控中来。他带领大家每天工作16个小时,对小区开展“地毯式”走访排摸。仅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所管辖的3个小区、户居民的前期排摸工作。当全面排查命令下达时,陈健管辖的桂杨园已经提前完成任务,进一步保障了居民的安全。
疫情形势不断加剧,居委会人手有限,看护居家隔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工难以做到全面、无死角的防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健决定采用技术防控。他将“zeta无线电子门磁”装置引入到居民家中,居家隔离对象“前脚”开门,居委干部“后脚”就会收到报警短信,“人防+技防”的双重监管,让隔离不再是一句口号,大大降低了疫情在社区传播的可能性。随着隔离人员越来越多,为克服他们不能外出、对病毒的恐惧等带来的各种疑虑,陈健还引用了AI智能语音系统,根据疫情防控隔离中的健康管理要求,涉及问答对话,每天两次拨打小区内的户居家隔离人员电话,询问体温、身体状况以及回答隔离人员关心的常见问题。
直面风险,舍下小家为大家
社区基层的防控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又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但陈健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从传达协调、值班守卡,到走访摸排、汇总通报,他总是亲力亲为。当风险来袭,他也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一次陈健在值班时,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打电话是小区内一位正处于居家隔离期的小姑娘,小姑娘哭着告诉陈健自己疑似有了发热症状。接完电话后,街道联络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和陈健一起第一时间赶到小姑娘家中。穿着自备的一次性塑料雨衣,戴着一次性手套和护目镜,做好防护措施的陈健主动上前与小姑娘沟通交流,安抚她的情绪,陪她到医院就诊,忙前忙后,俨然像小姑娘的“家人”一般。
陈健说:“这些外地来沪人员年纪都不大,他们在上海举目无亲,有我们陪着会安心很多,我作为医院路线,万一有问题,可以避免疫情扩散。我是书记,又曾经是军人,我冲在前面更合适,其他同志配合做好上报、消毒、封门的事务即可。”
陈健和妻子共育有两个孩子,疫情发生时,最小的孩子仅有10个月,正处于婴儿最容易生病的阶段。虽然陈健每天早出晚归,几乎见不到孩子,但他还是担心自己会将病毒带给孩子,每天回家后,他都会用消毒液喷满全身,再洗漱半个小时以上才会安下心来。疫情期间,陈健的妻子独自承担起照顾孩子和父母双亲的责任,陈健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硬件”与“软件”并重,实现居民自治
在社区治理工作中,陈健不断开拓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居民自治。老公房加梯工作中,在每一栋楼加梯之前,陈健都会组织楼里的居民成立一个“三人工作小组”,小组成立后才可正式开工,他让居民切实参与到加梯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居民的主动性。在推进加梯工作的过程中,陈健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如楼房找不到原始图纸、水电煤管线错综复杂、道路狭小钢结构难以进场等。针对这些困难,陈健总是第一时间通过“红色议事厅”平台,把业委会、物业公司、街道职能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加梯公司等单位集合到一起解决问题。
除了加强社区的硬件设施,为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陈健还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开展“厚德载物楼组情雅艺共赏花溪园”主题党日活动;与曹杨物业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推进“德艺同心楼组”乐治家园项目的落成;成立“为老服务”志愿者团队,为独居老人开展结对服务;设置共享雨伞设备,让居民能够雨天“出行无阻”;开展居民手绘油画活动,美化社区楼道。
在陈健看来,一个成功的社区是“居民有参与度,干部有成就感”的,他将为建成这样一个社区而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来源:周到上海作者:于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