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个街镇中,宜川路街道的常住人口密度高居全市第四,加上宜川路街道老旧住房集中,旧改任务在普陀也是最重的街道之一。但在“三旧”换“三新”过程中,仅年就完成旧住房修缮4个小区6万平方米,成套化改造工作12栋共户,完成7个旧改基地征收工作。今年计划旧住房修缮17个小区58万平方米,成套改造24栋共户,5.4万平方米,无卫生设施改造1个。
看似硬生生的数字,却是“用脚丈量社情,用心丈量民意”的最好证明。
11月19日,宜川路街道党工委联合区级机关党工委以“用脚丈量社情、用心丈量民意”为主题,联合举办“专题˙开放˙转化”中心组学习会,共同研讨深化“丈量宜川工作法”的工作内涵和实际运用。
拆的是房,暖的是心,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想为居民获取最大的利益。在依法拆迁的同时做好他们的‘小棉袄’。
说这话的是宜川三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琴,她也因此被居民称作“小棉袄”。已经做了5年居委会书记的她熟悉地块内的居民情况。在过去的几年里,西张家宅的狭窄过道里,经常能看到她穿梭的身影。
在陈琴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居民的详细情况,谁家的户口数多、谁家的居民矛盾大、谁家的面积大、谁家有特殊人群……了解群众情况、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她始终把产居民利益放在优先位置,擅长交心交底的工作态度也赢得广大西张家宅居民的认可“点赞”。在居民眼中,陈琴在旧改工作中愿意为百姓说话,“不和稀泥”,致力于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是个值得信赖的居委会干部。
她所在的小区内还有一处六楼2个平方米的碉堡,这样一个连单人床都放不下的碉堡主人是一位91岁高龄的老太太,也是小区里出了名的违建“钉子户”,为了做通老人的工作,陈琴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先后23次上门与老人谈心,考虑到老人经济拮据,主动帮助老人依规申请各类帮困,做到应保尽保。最后,老人被陈琴的真情打动,主动配合拆除了碉堡。甚至,主动当上了社区志愿者,帮着陈琴一起做居民工作助推拆违。
在宜川路街道,不止有“小棉袄”,还有“小板凳”——人称“板凳书记”的赵园居民区书记杜佳敏,在“三创”、拆违、成套改造等工作中,带领居委干部“5+2”“白+黑”,为了化解居民矛盾,她经常搬个板凳坐在居民家门口谈心唠嗑,也因此得名“板凳书记”。
从“拆违口诀十句话”到“套改口诀新十条”,她靠的是一张嘴一双脚一个板凳,做通了小区户居民处的违建,成功创建了无违建居村。
在宜川路街道,像这样的“小巷总理”还有很多很多。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宜川路街道结合社区治理需求,提炼出了“丈量宜川工作法”,推动街道干部用好“铁脚板”,当好“网格员”,用真心真情丈量社情民意,推动了社区各项难题的解决,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生动基层实践。
本次学习会上,宜川路街道发布了“丈量宜川”之“八大工作法”,即“挂图作战法”“联络包干法”“走街串户法”“组团服务法”“专班攻坚法”“依靠群众法”“典型引领法”和“一线育才法”等。这也标志着“丈量宜川工作法”从理念层面进一步拓展深化到具体操作层面,在丈量机制、服务方法、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可实践、可复制的工作方法。
资料:周到
编辑:朱翼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