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
发布30个“最美服务窗口”
医院“助聋门诊”服务站荣登榜单!
“您好!请问您哪里不舒服?”
“请配合治疗,您的病会好的。”
……
每个星期三下午,在上海市医院助聋门诊,总会看到医护人员用手语和聋人病患问诊沟通,热情提供医疗服务的情景。
专人陪诊
有病说不出?
交流有障碍?
手语志愿者来帮您!
专场义诊
看病就医难
只能随便买药吃?
助聋专场义诊解难题!
温馨服务
担心受冷落、不耐烦?
“助聋门诊服务站”让您无烦忧!
助聋门诊开设一年多来,医院开通聋人就诊绿色通道,提供优先挂号、优先就诊,手语志愿者全程陪同的医疗服务,共救治多位聋人患者。医院荣获了上海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让我们一起走进“助聋门诊”
产生背景
有关部门曾对上海聋人就医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大多数聋人在就医过程中遇到过困难,特别是由于言语上的障碍,聋人只能使用笔和纸与医生进行交流,既浪费时间,又不容易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病情,使医生和患者都感到困惑。
医院根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立足解决聋人患者就医的难点、痛点问题,举全院之力,开展助聋服务。
年8月31日,医院开设普陀区首个助聋门诊,每周三下午“定向”服务聋人,开通聋人就诊绿色通道,提供“优先挂号、优先就诊,手语志愿者全程陪同”服务,用专业的技术和温暖的陪伴,解决聋人群体就医难题。
做法与成效
/合/
凝聚合力形成特色
医务人员与聋人朋友沟通不再难
助聋门诊正式开诊前,医院举办了“窗口服务手语培训班”,组织门急诊窗口、医技、后勤等辅助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利用午休时间,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由上海东方卫视《午间三十分》手语主持人、普陀区残联活动中心主任张丽君主讲。
医院医护、导医、各门急诊窗口、医技部门、安保、电梯,年龄超过60岁有之,文化程度不高的有之,但为了学好技能,服务好聋人,学员们课前课后对照视频,一招一式地比划,反复练习,互相纠错。
年8月29日,普陀区残联、医院举行了上海市首次医护人员窗口手语服务考核,30多名学员均顺利通过。
区残联、医务志愿者、社会志愿者三级联动
通过前期的培训、考核,医院储备了一批集医疗知识及手语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医务志愿者。在此基础上,整合区聋人协会、区残联以及社会志愿者多方资源,建立以医务手语志愿者为主导,专业手语翻译及社会志愿者多方协作的三级联动服务模式。
医院共同聘任聋人老师,一方面给予医务人员专业的手语指导,医院每周三下午的助聋门诊增添手语志愿力量。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让更多医务人员学会手语、运用手语,将助聋服务从门诊向病房延伸。
助聋服务从门诊延伸至住院全过程
医院特邀区残联活动中心主任、上海东方卫视《午间三十分》手语主持人张丽君和全国劳模于井子搭档,拍摄《“八心”手语教程》,组织40多名病区护理骨干开展第二期手语培训,将门诊助聋服务向病区延伸。
“现在为您输液,请把手给我”“药液快滴完可打铃叫护士”“这是您的药,请现在服用”……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个个温馨的手势,于井子代表全院护理人员,用亲切的微笑和熟练的手语,表达为聋人服务的真情。
/畅/
绿色通道便捷畅通
专人陪诊解决聋人沟通难
每周三下午,医院为前来就医的聋人患者提供一对一全程手语陪诊服务,并在门诊设置专座,为聋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一位中年男性聋哑病人,是个弱智患者,家中唯一的弟弟无暇照顾他,而这位聋哑老病人,由于静脉曲张引起腿部皮肤溃烂,需要每天换药。为此,医院导医天天陪他到换药室换药,还和手语志愿者一起出资,为其购买弹力袜,帮助治疗。医院导医利用下班时间,多次上门,拿中草药为他洗脚,促进静脉回流。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助聋门诊的贴心服务口口相传,使得许多聋人患者包括外区的患者,也都慕名而来。
专场义诊,解决聋人就医难
为了提高聋人患者的防病意识,为聋人患者普及健康教育,9月23日下午,医院结合国际聋人日、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成立三周年、“助聋门诊”成立一周年之际,举办聋人群体专场医疗咨询,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医务党员纷纷报名,来自妇产科、泌尿外科、心内科、中医科、内分泌科等多个科室的10多位专家主任和护士们为聋人朋友提供健康咨询、血糖血压及骨密度测定等服务,受到了热烈欢迎。
同时,区聋人协会的手语志愿者还为参与义诊的医务人员,提供一对一手语翻译,保障聋人群体的无障碍沟通。
专项基金,解决聋人经济难
早在年,医院就启动了以全国劳模、党的十八大代表于井子命名的“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医院就医的困难群体,为弱势人群提供人道援助。
今年,为了提升为聋人服务的受众面,医院将目光聚焦到了经济困难的聋人群体,依托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新增“手传心声医路同行”项目,更好地为经济困难的聋人患者给予经济扶持,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心/
用心服务无声胜有声
有个星期三的上午,来了一对聋人老夫妻,坐在门诊大厅咿咿呀呀地比划手势,门诊导医主动迎上去询问情况。聋人老夫妻拿出几天前的磁共振检查报告,说自己有多项检查结果有问题。导医立即请门急诊办公室协调,联合各科室医生给予了细致诊治。医务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令老夫妻俩感叹不已。现在,医院门诊大厅,就会开心地和医务人员打起手势问好。
每到周三下午,门诊还会多出几位“特殊”的聋人患者。他们既不看病,也不开药,但是一下午都在门诊跑上跑下地忙活。原来,他们都是之前来看过病的老病人,感受到了助聋门诊带来的温暖,专程带身边的聋人朋友来看病的。甚至,还会有一些聋人朋友前来,就是为了跟生病的亲人朋友见个面、鼓鼓劲,互相传递问候与关怀。
一颗爱的种子
在助聋门诊这篇温暖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播撒健康、关怀与希望
助聋门诊已经成为聋人患者的
健康之家、心灵之家、互助之家!
资料来源:普人民
原标题:《喜报!医院获评市级“最美服务窗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