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围墙打通了普陀这里办好靠谱事,

住在赵家花园西苑的马叔叔在家人的陪伴下,花了十分钟左右从小区新打通的东西苑通道来到东苑小花园进行身体康健。而在半年前,像这样的通行需要从小区外绕道,整个行程至少需要20分钟,中途还要穿过一道狭窄的S形小门。得益于阻隔东西两苑围墙的拆除,小区居民日常活动变得更方便了。

为解“绕路之难”

促成“开门第一件事”

作为建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售后公房小区,赵家花园早年被围墙分成东西两边,由两个居委会分别管理。居委会合并后,根据当时的管理模式,并没有拆除东西两苑之间的围墙。

然而,这面围墙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物业窗口和居委会办公场所在西苑,住在东苑的居民要绕道出小区才能前往西苑办理求助、报修等事务;而辖区孩子对口就学的幼儿园又位于东苑,一墙之隔的西苑儿童家长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要多走十来分钟路。在疫情期间,当时小区采取“一口进出”,往来东西苑要花近20分钟,从小区外绕路,对于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赵家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杜佳敏将小区东、西苑合并作为“开门第一件事”,力求打通阻隔,温暖人心。

广泛倾听助力“形成共识”

赵家花园居民区以党建为引领,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形成合力,依托“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投入居民工作。居民区通过党员、楼组长收集居民建议;发挥红色议事厅的协商议事平台作用召开听证会、协调会30余次听取居民意见;联合修缮工程队共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通过细致的调研和专业的考证,历时四个月终于达成居民认可的方案。

在收集居民意见期间,居民区党总支依托楼组党建和“走四百”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党员骨干、居民代表、业主代表、楼组长、热心群众的积极性,组成“群众工作专班”,走进楼栋、走近居民家中,为形成共识奠定基础。

深入沟通,打消居民顾虑

杜佳敏表示,“居民的意愿,就是我们工作中亟待突破的痛点、堵点。”在意见征询过程中,共收集到份意见,其中,关于打通围墙的提议占到了近半数。对此,居民区组织工作专班走访了围墙周边的21个底楼户居民并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居民对于围墙拆除的想法和建议。

西苑底楼的陈先生一直对打通围墙表示反对,居委干部屡次被他拒之门外,无法推进工作。今年8月,居委干部得知陈先生的父亲生病住院,便在老人回家后主动提着牛奶上门看望。陈先生不好意思再将人拒之门外,并在沟通中坦诚了自己心中的顾虑。原来陈先生的父亲今年90多岁,平日里喜欢清静的生活,怕被人打扰。陈先生担心围墙打通后,行人、车辆增多,肯定会影响老人家休息。居委干部详细介绍了打通围墙的方案,重点说明了围墙是全面打通,并且只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以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最终,陈先生对打通方案表示认可。

巧用共情,赢得小区老少支持

赵阿姨在赵家花园住了大半辈子,平日里十分支持居委会的工作。然而,当打通围墙这个项目推进到赵阿姨的家门口时,她对此表示反对。

在居委会组织的一次暑期活动中,工作人员认识了赵阿姨的孙女。经交流后居委干部得知赵阿姨一直担心围墙拆除后原本宁静的角落会因人多、车多变得嘈杂,影响孙女的夜间学习。而在沟通中,工作人员也了解到小女孩曾就读于东苑里的幼儿园,当时需要绕行很远上学、放学,因此她也支持拆除围墙。于是,杜佳敏再次来到赵阿姨家与她进行深入沟通,并转达了小孙女的想法,最终得到了赵阿姨的理解。

杜佳敏介绍,打通围墙区域合并只是提升小区整体环境的一个起点,后续赵家花园居民区党总支还计划逐步打造“赵园记忆”村史馆、“加装电梯”等民生工程,让小区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宜川分中心

编辑:叶嘉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2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