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之风吹进普陀这个小区

宣传教育,主动跨前,多方筹措,依托普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不搞一言堂,欢迎每一位居民干部、每一位居民群众各抒己见,希望在居民区掀开普法的新篇章!

今天就跟随小编的脚步

走进华阴居民区

一起看看如何通过开展

“一居一特”建设

进一步提升居民法治意识

聚焦基层治理难题

“普法之旅”拉开帷幕

今年三月中下旬,在居民区党总支、党员、楼组长、社区骨干和社区“第二梯队”的共同参与下,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华阴小区成立了“昭华聆佳音”工作室,建立起居民区的普法文化品牌。“华阴小区共有户、多位居民,有六个区域五个地块,每个地方都是相对独立,居民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社区工作开展有难度!”面对工作初期碰到的困境,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海巍记忆犹新。

有一次,“第二梯队”成员发现有居民在自家阳台上违章搭建,便上门进行沟通,没想到却吃了一顿“闭门羹”。后经过沟通得知,这位老年居民雇佣了一位女性住家保姆照顾日常起居,由于性别原因,导致老人的儿子生活不便。于是,居委会立刻协助老人加急跟进“长护险”,并帮助协调家政公司,最终解决了问题。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何依托法律,为居民群众普法、讲法,从而提升居民们的法律意识,规范他们的自身行为,成了华阴小区思考的命题。

今年年初,居民区党总支联合两委班子及“第二梯队”,聚焦“一居一特”工作,开展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最终,居民区决定以开展“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普法”作为居民区文化品牌的特色及方向。李海巍说:“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基层治理很难做出亮点、做出效果。”因此,普法宣传教育一定要通过不停的宣传、反复的工作,在社区形成浓厚的遵守法律、凡事讲法氛围,才能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识。

巧解基层治理难题

“普法之效”初见眉目

近年来,宜川路街道打造了“宜馨法苑”,作为普陀区探索“解纠一件事”工作模式的试点,解决了社区的众多疑难杂症。为了紧跟街道的步伐,华阴小区贴合时代主题,从《民法典》的角度出发,开启了社区资源共享的道路。

今年春节后,一位50多岁的居民来到居委会称自己与丈夫产生了矛盾,经过居委干部对该丈夫的约谈沟通,得知其由于工作压力导致情绪变化,所以夫妻之间出现了矛盾。在社区弘扬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居委干部结合社区民警活用法律知识,告知他们相关法律属性,并通过邻居及楼组长给予关怀,同时成功帮助男士联系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经过半个月的调解,男士的想法有了改观,现在夫妻二人生活和睦。

华阴小区有着良好的社区环境,但今年春夏交际之时,小区里的水杉由于撒落地上打坏了周边居民的窗户,成了群众生活安全的巨大隐患。当时,经过全民征询及普法宣传,楼组长带头发出“呼吁修剪树木”的声音。“咱们小区的水杉种植的密度太高,社区最基本的保证就是居住安全,根据法律规定,修剪树木是合法行为!”在这样的普法氛围下,居民们逐渐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也慢慢接受了修剪树木的决定。如今,在专业人员的努力下,居民区对水杉进行了修剪,确保了群众的居住安全。

建立居民普法机制

“主动普法”成为趋势

就这样,华阴小区通过法律解决了不少社区治理“老大难”问题,但总是“来了事解决事”,让居委会班子成员有了一丝焦虑。“面对不同居民,能否开展不同的法治宣传服务?”在李海巍心中有了这样的疑问。很快,居委会对居民区的人群进行了仔细地摸排,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不同需求。

针对青少年儿童,华阴小区牵头组织消防安全演习、中国传统文化等社区活动,居民区的社工们也各自在不同活动中扮演项目“块长”,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针对妇女群体,居民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的手工活动,在宣传环保理念的同时,为广大妇女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针对老年群体,居民区开展消防安全、防电信诈骗等特色活动,帮助老年居民识别诈骗行为,保障财产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华阴小区还与宜川市场监督管理所签订了双向合作协议,共同为社区普法工作贡献力量。但逢7月15日,居民区还会联合城管部门,在社区开展“城管执法普法”宣传工作。沪太路因为商户较多,依托党建引领,居民区党总支与商户进行联动,经常为商户经营者普及法律知识,保障周边商户合法合规进行商业活动,同时也为居民“出谋划策”,让他们学会在消费过程中保障个人利益。

截至目前,华阴小区普法培训讲座已成功举办七场,预计年底还将在线下举办法律知识竞赛。

未来,华阴居民区

还将进行品牌升级

让法治宣传的辐射面更广

希望经过几年的沉淀与创新

能让“昭华聆佳音”品牌

奏响“多步曲”

不仅走出社区,还能走出街道

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来源:上海普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4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