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为推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继续教育的公信力、影响力,展示优秀成果,传播成功经验,推动行业“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再次推出“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征集活动,遴选出67项成果。为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的优秀示范和借鉴引领作用,特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增刊形式出版。
增刊汇集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普通高等院校、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在继续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优秀成果、特色案例、理论成果,凝聚了继续教育同仁的智慧和心血,是继续教育领域珍贵的年度成果报告。期待以此为继续教育、在线教育行业树立标杆、提供参照,助力继续教育和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
后疫情时代网络直播课程
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普陀区业余大学部分网络直播课程为例
作者:吕品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日趋常态化,全球经济社会生活可能正在经历不可逆的重大变革。就教育领域而言,全面推行网络直播课程势在必行。本文以后疫情时代区办成人高校教学业务为切入点,对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多门网络直播课程进行了有效教学研究。笔者以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为理论参考,通过教学实践和学员满意度问卷来分析网络直播课程有效教学的实现程度。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笔者从有效教学实现路径的角度出发,做了进一步思考,并对教师和学员分别给出了建议。
网络直播课程;有效教学;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年多来,给包括教育在内的诸多行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网络直播教学几乎成为了教育界解决线下教学开展受阻难题的“唯一答案”。当下,家庭、学校、社会正在协力助推直播教学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不只是权宜之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如何确保网络直播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一、
研究背景
(一)研究目的
后疫情时代,为满足社会对教育方式的新要求,网络直播教学势在必行。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核心问题就在于直播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否得到保障。笔者希望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探索网络直播课程中有效教学的实现路径与方法,从学习者知识需求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达到教有所别、学有所用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本文以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为抓手,旨在探究网络直播教学领域中有效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丰富和拓展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在教学中的指导意义不仅局限于传统面授教学层面。实践意义方面,笔者参与的多领域、多学科的教学工作,可以为网络直播课程的教学有效性研究提供案例与数据支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探索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法。
(三)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我国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整个教育界开始意识到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有效教学领域学者余文森认为,有效教学有三大内涵,即教学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三者缺一不可(余文森,)。概括来说,“效果”指的是教有所别、学有所获的意识;“效益”指的是挖掘知识内在价值的意识;“效率”指的是教学过程科学精简化的意识。教师只有同时具备这三种意识,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取得进步与发展。
二、
网络直播课程有效教学的分析与比较
(一)有效教学分析
1.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教学实践案例为笔者执教的“营销英语”课程。据统计,学历教育开展网络直播课程期间,学员平均出勤率突破七成,较面授课程有显著提高。为进一步了解课程教学效果,学校面向全体学员发放网上直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统计结果为教学有效性分析提供了科学真实的数据基础。
首先,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见图1),六成以上学员认为“非常好,和面授课一样”,三成学员认为“一般,比面授课差一些”,另有极少部分学员认为“很差,完全不如面授课”。据此可以得出结论:网络直播课程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能完全取代面授课程。
图1?网络直播课程的教学效果
其次,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为直观地反映了教学的效益。从统计结果来看,六成学员认为“基本能够掌握”,近四成学员认为“能够完全掌握”,另有极少部分学员认为“完全不能掌握”。不难看出,网络直播课程的教学效益一般,如何提升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最后,网络直播课程缺乏实体教学媒介,因此,教师与学员的互动是评判教学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统计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学员选择“在讨论区打字”的互动方式,小部分学员选择“举手发言”或“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