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目前,普陀区正积极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区,不断推进治理体制更加完善、治理布局更加优化、治理方式更加创新、治理能力更加提升,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让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治理的成果。为此,普陀是怎么做的?一起来看→
小小“议事厅”发挥大作用
近年来,一个个“红色议事厅”开遍普陀的各个街道镇,在党建引领下,发挥着自治共治平台的作用,群众的事和群众商量着办,而且还要发动群众一起办,基层社会治理正在被不断激发、创新,共建共享更美好的“普陀家园”。
破旧自行车占用公共空间一直是很多老小区的问题,甘泉路街道新灵居民区就通过“红色议事厅”发挥议事协商作用,召集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社区民警、街道联络员、党员志愿者、社区单位等一起参加,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想出了“废旧自行车换大米”的妙招,有效解决了小区“僵尸车”难题。
废旧自行车换大米
真如西村小区内有一处“废弃绿化带”,对于绿化带的改造,有的居民希望改成停车位,有的则希望改成绿化带或健身场,面对居民不同的声音,街道的“红色议事厅”启动了“圆桌会议”,召开了一场自治讨论会,最终,居民们达成一致,将该处的绿化缩减,改造成停车位,留有一部分空地可用于休闲健身,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改造前的废弃绿化带
改造后的停车位
这些案例不只是“红色议事厅”议事成果的一个缩影,更是“红色议事厅”一事一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让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更加贴近群众需求的体现。
打造“社区治理品牌”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细胞”健康发展,城市才有活力,为营造和谐便利的幸福社区,有的街道结合自身优势,开出社区治理特色“菜单”。长征镇打造了“邻聚里”和“邻伙伴”等社区治理品牌,让社区治理更贴近民生,更具“温度”。比如,“邻聚里”便民市集活动,旨在为居民提供各类“细致”服务,大到空调清洗、地板保养、冰箱清洗,小到补胎打气、修伞、理发……居民都可在现场找到“心仪”的摊位,每次活动都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光顾”,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磨刀服务
理发服务
而“邻伙伴”计划则聚焦社区实际问题,积极挖掘热心公共事务、具有一技之长的小区“达人”组建智囊团,在如何提升小区管理、旧小区综合改造、公共空间打造等方面献计献策,引导居民参与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从而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努力形成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百合苑外围墙改造后
河滨香景园水景改造后
邻里互助、资源互通,吸引居民从走出来、到互助起来、再到参与进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从而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努力形成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让治理更“智能”更有“温度”
为提高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普陀区建设了本市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政务公开服务专区”,专区占地面积近平方米,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市民提供“一网通办”自助办理、一站式便捷查询、服务咨询、政民互动等线上线下综合服务。
政务公开服务专区
自助服务专区配置了12台电脑、扫码枪和高拍仪、打印机、复印机。在这里,办事人可通过液晶显示屏、政务公开自助服务终端机、电脑、手机、纸质材料、现场咨询等多种方式便捷查询政府信息,进行信息公开申请。专区还定期开展现场政策解读活动、设立专业部门老法师咨询台,现场为市民答疑解惑。
专设咨询台
现场提供打印设备
在曹杨新村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智能门磁系统接入了“一网统管”大数据网,在大屏上可清楚地看到居家隔离点中每位住户的人员资料、测温数据、垃圾收集和消毒情况,工作人员还能在手机端实时查看,居家隔离点的所有动向都在流动的可视化数据中“一览无余”。
曹杨新村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隔离人员信息实时查看
除了智能门磁系统以外,曹杨新村街道依托“一网统管”,在受理服务中心大厅门口安装了“信息智能读取终端机”,居民仅需刷身份证就可代替扫健康码,让不少前来办事的老年人直呼“很方便”。
刷身份证可查看健康码
在宜川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随处可见“提供手语服务”的提示牌。听障人士办理业务时,可去专门的“手语视频专窗”,通过视频终端发起视频,向反映诉求,专席人员通过摄像头与聋哑人进行手语沟通后,再反馈给工作人员,大大减少了听障人士办理业务的麻烦与周折。
手语视频专窗
从完善社会治理多元化
到治理智慧化
普陀区正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让治理变得更有温度
让市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而推动城市治理迈向新台阶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