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海纳策源,数联沪宁——海纳解读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市长论坛举行,推动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让沪宁高速沿线的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等六个城市,共叙情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携手打造蔚蓝色的创新产业带。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出席,并讲述海纳小镇故事。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无锡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小刚,江苏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陆建康,镇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建,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一波,苏州市副市长王飏,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傅俊,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雁宁,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应邀出席。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为海纳小镇名誉镇长王坚院士授牌。上海市普陀区委常委、副区长张玉鑫致欢迎辞,并作海纳小镇解读;上海市普陀区委常委、副区长姚汝林作市长论坛发言;上海市普陀区副区长徐树杰主持。来自相关城市的各类机构、商会、企业等的余名代表参加。
曹立强为海纳小镇名誉镇长王坚院士授牌
解读海纳小镇规划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市长论坛
今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海市普陀区是沪宁高速上海段的起点,在紧密联系长三角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重要的节点区域。
普陀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高度契合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在产业、科创和空间上的特殊优势,在真如城市副中心区域积极构建“海纳小镇”,以“文化为根,蓝绿为脉;数字赋能,海纳未来”。
“我们对‘海纳小镇’的愿景,是希望它从一颗真如寺的‘智慧种子’,在桃浦河、真如港的滋养中,升华为一朵成长于真如的‘数字法莲’,发展为数字思想中心并向外辐射,真正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思想策源地。”据会上介绍,海纳小镇在“功能”和“空间”上齐头并进,营造创新生态的发展空间。
“功能”上,在“主动营造创新生态”功能体系构建上下足功夫。真如历史文化环境提供创新文化底蕴,周边社区提供生活服务配套,蓝绿生态空间提供优质城市环境,这些为海纳小镇提供创新土壤支撑。在海纳小镇创新功能体系打造上,“创新引擎”“海纳客厅”“创新孵化”“思想交汇”四大核心板块分别从引擎企业和服务平台、科创孵化、科研院所资源、生活休闲配套等方面,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这其中包括总部办公、星级酒店、艺术剧院、人才公寓、专家工作站、小镇客厅等,最重要的是一系列空中会议空间将成为“海纳夜话”的举办地。
“空间”上,海纳小镇以“海纳生态”为纲,融入普陀“蓝网绿脉橙圈”建设,构筑一个协调“办公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的产城融合新格局。景观设计上,“蓝绿串联”“港、林、湖”交织;小镇建设上,吸纳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基层服务上,开发社区养老服务和无人数字服务站;在便捷就医上,建设关于医用停车场、医院安全的智能化系统等。
方寸之间得以海纳创新。这座3.12平方公里的海纳小镇,践行的是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脱胎于普陀区深厚的“数字基础”与“活力土壤”,也彰显着普陀海纳百川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从无到有,海纳小镇延伸出数字未来的无限畅想空间,聚焦五型经济创新发展的公共活动空间将敞开大门、海纳创新之源;汇聚了孵化服务、科研院所、休闲商业、生活配套等产城融合多元业态。
此外,海纳小镇也将与杭州“云栖小镇”、无锡“雪浪小镇”携手,开启“三镇三地”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创新驱动、数字引领、三镇链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强化三镇联动关系,共同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
普陀海纳小镇与杭州“云栖小镇”、无锡“雪浪小镇”三镇三地联合
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市长论坛上,阮青围绕《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勇当科技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主题,深度解读了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部署和工作举措要求。陆建康围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基础和发展设想作了深入介绍。来自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定、普陀等六地市、区相关领导,聚焦“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愿景和区域自身优势、合作前景、作为空间等作了交流发言,为城市间产业创新合作开展积极探索。
记者:张琼、丁婉星
摄影:张琼
编辑:杨军慧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