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3月12日开始,上海中小学生重启居家线上学习。15:00-17:00,是传统十二时辰中的申时。原本在校期间开展得有声有色的“申时校园”课后服务,如何在云端延续?
记者了解到,申城多所中小学想出妙招,将一系列特色活动搬到线上,让战“疫”时刻的“申时校园”依然精彩,助力学生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
用音乐架起“乐学走廊”
此次线上教学重启以来,上海市普陀区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及西校、南校的17位音乐教师和余名学生在原本的课后服务时段,共同架起了“空中课堂”的“乐学走廊”。教师们多次开展网络平台模拟操作,合理制订教学模式和内容,精心设计分学段互动活动,广泛搜集音乐拓展资源,积极探索多元互动及点评,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比线下,教师的个别辅导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课后互动更具开放性。
特别是在线上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华童舞韵》、民族音乐《华童乐韵》、民族歌曲《华童声韵》、戏曲国粹《华童戏韵》等“申时校园”的内容资源,更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共鸣和积极参与。例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音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乡情”的教材内容之一,为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学校补充了课后服务《华童舞韵》的内容——由学校舞蹈团表演的蒙古舞作品《草原情》的视频资源。
当课上再次响起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老师醇厚美妙的歌声时,同学们不仅自己跟着老师载歌载舞,连身旁的外婆、妈妈也一起引吭高歌,纷纷在线留言:“今天的音乐课我们是全家总动员,这种感觉太美妙了!”“这美妙的歌声一下子扫除了我们的情绪阴霾,让我们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还有的学生将音乐课上学到的歌舞、演奏等作品录制成视频,分享给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父母……
包头中学
“云端”相聚共学党史
日前,上海市杨浦区包头中学全体同学齐聚“云端”,参加了一场特别的课后服务。
下午4点20分,来自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杨怀川和黄雨晨线上先后为同学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党史学习讲座。
本场讲座紧紧围绕延安整风运动的过程、经验和现实启示三方面展开。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艰辛探索实践;从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军长达14年的英勇斗争,到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的13年坚守;从万太行子女燃起的抗日烽火,到大别山老区飘扬28年的红旗……每一个革命老区,都满载着党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
通过两场讲座,同学们了解了在百年非凡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路风霜雪雨,历经无数磨难、战胜无数艰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课后,大家纷纷留言,表示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更要发挥革命先辈留下的优良传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导师特色手工照亮心灵
3月20日的课后服务时段,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的一群孩子们开着摄像头、听着音乐开启了一节不太一样的“手工课”。原来,这正是上外松外学校线上学习以来的第一次“导师日”活动。在另一端等候他们的正是这些孩子的校级导师——徐珺老师。
“连日来的居家隔离和快节奏的线上学习,一些家长与孩子可能会有所不适应,青春期的家庭关系本来就容易紧张,所以想着组织一场活动让孩子们排遣心中情绪。”徐珺老师如是说。活动前期,趁着学校附近的小区解封,徐老师将准备好的“马赛克台灯”材料包分发到各小区门卫,孩子们陆续收到材料,一切准备就绪。
就这样,在申时的春光下,在通过网络传来的师生对话中,一片片彩色玻璃片通过孩子们的手变成了一件件不尽相同的作品。涂胶水、贴片、涂抹填缝剂、晾干、直到最后装配成品,不知不觉间时间过去了两个小时。大家的情绪阴霾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中逐渐消散,课堂的温度在有说有笑的对话中也变得温暖……
小妍同学完成作品后说道:“看着手边的材料一点点地凝聚成作品,我内心的期待和兴奋一点点升腾。凝视着它绚丽的色彩与光影,顿时满足感和成就感汇聚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做手工的魅力。”阳阳同学则表示:“这份作品是我和妹妹一起兴致勃勃地用心制作完成。现在我把它放在床头,在我心情低落的时候看看它就会豁然开朗。”
小林同学的妈妈全程围观了孩子的活动过程,事后她这样告诉老师:“看着他自言自语的样子,我都忍不住被逗乐了。制作的过程十分解压,让围观的老母亲和妹妹也忍不住想亲手尝试。”
炫彩的玻璃像每一个独一无二的青春,点亮了卧室的一角,也照亮了孩子们云端的“申时校园”,珍惜当下努力生活,疫情过后我们相约在校园。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