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黄宁璐见习记者吕凌棘共享联盟·普陀陈璐瑶通讯员王哲莹《东海观察》是浙报集团舟山分社创办的新媒体栏目,栏目立足“跳出舟山看舟山”的定位,将视野放至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在更长的坐标轴中,围绕中心工作进行解读。百年渔港再沸腾。11月11日上午,第八届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在舟山普陀沈家门滨港路拉开帷幕。市民、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现场人山人海。高亢嘹亮的渔歌号子、腾云翻滚的舞龙表演、汇聚各国的歌舞展示等精彩民俗节目轮番上演。而人群中时不时爆发的掌声、欢呼声正是演员和观众的共鸣,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流淌进更多人的心。还记得,年8月,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第一届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应运而生。此后,它又成功举办了六届,每一届都令人津津乐道。12年过去,时代轰然前行,普陀为何依然“钟情”民间民俗大会、背后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开幕式现场。共享联盟·普陀诸葛晓明摄一、开幕式在开场秀《祝酒·有朋来》中启幕,普陀民间艺术家用铿锵有力的渔工号子、喜庆欢快的“祝酒歌”和热情洋溢的渔家舞蹈,迎接八方来客;伴随阵阵鼓声,幡旗飘扬激荡,16支来自普陀本土和全国各地的舞龙队依次亮相。五湖四海的“龙”齐聚东海之滨,瞬间点燃现场;紧接着,普陀区及下辖的10个镇街道管委会表演方阵一一上场,再现了织网、摇橹、拉网等传统渔民生产技能,使海岛民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客和市民面前;……一个个海岛民俗文艺节目,如同一盘盘原汁原味的地道海鲜、一杯杯醇厚飘香的家乡老酒,让人品不够、尝不完。巡游现场。由普陀区委宣传部提供这是历史赋予的根基与底气。作为世界三大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开港已逾六百余载,不仅承载着普陀渔业的辉煌记忆,也在百年光阴雕琢中,孕育出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渔俗文化、海洋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节点,普陀重启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正是保护传承海洋历史文脉,建设海洋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渔港巡游是大会重头戏。五颜六色的民间艺术方阵沿着渔港码头边行进边表演,巡游队伍绵延起伏长达千米。其中一支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一盘盘苹果、红枣、花生等随嫁物品成双成对,走在花轿前的媒婆,头戴勒子,手执铜烟袋,走路姿态如同风摆柳枝一般。“虽然今天天气蛮冷,但我内心火热。”今年65岁的媒婆扮演者周松娥兴奋地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沈家门人,能参加这次民间民俗大会,十分激动;时光流转中,变的是嫁娶形式,不变的是对幸福的无限憧憬,希望通过对海岛传统婚礼的情景再现,向观众展现普陀婚嫁风俗的演变和传承。旋转、跳跃、转身,龙在空中呈现出优美的弧线。“我参加过很多次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时隔12年再次登台,我感到十分荣幸,也很开心。”今年62岁、桃花镇庆丰龙表演者俞海红擦了擦额头的汗激动地说,之前的大会观众以本地人为主,今年有很多市外游客来参加,还有外国人,大伙表演得更卖力了,希望将海岛舞龙文化传播得更远。记者在现场看到,从小孩到老人,从渔民到工人,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的群众都加入到了演出队伍。老百姓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民间民俗大会不仅让普陀本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也增强了海岛群众对民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巡游现场。由普陀区委宣传部提供二、于东海之滨,观世界风情。11月11日晚,一场中外民俗嘉年华在舟山国际水产城上演。世界各地的民俗文化、乡土风情汇聚沈家门渔港,以渔船、渔港为舞台,18个中外民俗节目轮番上场——一曲铿锵有力的普陀《渔歌号子》响彻夜晚的渔港,紧接着嘉兴《南湖船拳》、丽水《魅力畲乡》、建德《严州虾灯》等展现浙江民俗文化的节目一一亮相;随后原始狂野的非洲鼓乐、热情洋溢的巴西桑巴舞、优雅浪漫的华尔兹等节目尽情展现异域民俗风情;当国外歌手用中文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时,引来现场大合唱。“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既有民俗味,也有国际范!”不少观众纷纷发出感慨。“这是我第一次来舟山,看到了非常多当地传统文化节目,很有意思很惊喜,希望有机会还能再次来到普陀。”演出结束后,国外演出团队领队Lina激动地说。中外民俗嘉年华演出现场。共享联盟·普陀诸葛晓明摄六横“太平龙”、虾峙“跃洋龙”、浦江“滚地龙”、上海“小青龙”……开幕式上“群龙聚首”的壮观场面犹在眼前,12日上午全国舞龙邀请赛又热热闹闹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支特色舞龙队和普陀本地的4支舞龙队同台竞技,展示各地龙文化的特色和风采。“普陀是东海龙王的故乡,龙文化是普陀民间民俗文化的灵魂和主题,但龙文化不止是普陀的、舟山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主创团队成员说,为此他们特地邀请全国各地的10余支特色舞龙队上演一场“龙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华龙文化的特色和风采,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向上的精神。而在未来,“龙聚首”也将作为每年民间民俗大会的固定环节,一直传承下去。事实上,“国际性”“全国性”一直是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的“题中之义”。“结合沈家门的历史来看,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唱着南腔北调的歌,我们的节庆表演也需要增加一点其他文化的色彩,呼应历史,展望未来。”舟山市非遗专家、原普陀区文广局文化科科长忻怡告诉记者,每届大会准备期间,组织者都要不远万里去各地考察,敲定国内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同时也邀请国外民间表演团队。据不完全统计,历届民间民俗大会期间,应邀来沈家门的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民间文艺团队已有上百支。他们为普陀带来各自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带来了全世界的文化、思想和现代文明。全国舞龙邀请赛现场。拍友姚峰摄三、民俗狂欢、文化盛宴、百万客流。年以来,普陀区以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为媒,打造极具沈家门辨识度的文旅IP,为文旅发展注入品牌流量。今年适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沈家门渔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舟山海洋文化的核心承载地之一,重启大会能够进一步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展现舟山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将文化软实力赋能现代海洋城市硬发展。“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市民们这样形容过去几届大会期间的盛景。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民间民俗大会历时3天,共有21台38场次文艺节目登台演出,吸引了38万多人次的游客和观众。10余年过去,如今的渔港陌生而熟悉,热锅快炒的夜排档对面,多了现代化商业广场;近处的渔港依然桅杆林立,稍远处保税油加注船舶不停奔忙;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里,传统吆喝与新兴电商正齐头并进、和谐共生。新与旧不断交叠更替,传统文化也“与时俱进”。本届民间民俗大会,突破传统演绎模式,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采用“浸入式、行进式”的观演形态,为大家带来沉浸式的文旅体验。“今年我们不仅将渔歌和渔鼓进行融合,节目编排也融入许多现代元素,充分利用舞台灯光提升表演的艺术效果,只为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舟山锣鼓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志金颇有感触地说。未来,普陀将继续以节会为媒打造文旅IP,用创新创意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打造海岛旅游新热点、新高地、新名片。普商乡贤大会暨海洋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现场。共享联盟·普陀罗沛文摄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民间民俗大会期间,普陀还举行了两场产业大会——一场是普商乡贤大会暨海洋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邀请40余名普陀区在外优秀乡贤代表与40余家海洋领域优质企业代表共聚一堂,畅叙乡情友情,共谋发展大计。这场推介会,普陀收获满满:6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40余亿元;五位乡贤被聘为“乡见蓝湾商聚普陀”普陀招商引才大使。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普商乡贤将投身普陀海洋经济发展的浪潮。舟山普陀国际航运与船舶修造业对话会。共享联盟·普陀罗沛文摄另一场是舟山普陀国际航运与船舶修造业对话会,吸引了国际知名航运企业、船舶修造企业、行业协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共余人参加。会上,国际航行船舶修理普陀价格指数编制正式启动,计划明年对外发布。世界修船看中国,中国修船看舟山,舟山修船看普陀。全球修船量前十企业,普陀占三席,外轮修理量普陀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基于这样的产业基础,普陀决定启动编制国际航行船舶修理普陀价格指数,指数发布后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推动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拼硬件、拼政策很容易触到“天花板”,而文化软实力潜力无限,越发成为打造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强磁场”的有力武器。“希望通过此次民间民俗大会活动,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优质产业落户普陀,用文化软实力赋能普陀扩大招商引资、吸纳优秀人才、助推经济发展。”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东海之滨,莲花洋畔,一场民俗与现代碰撞、国际范与传统味交织、本地人与外乡人融合的盛会,正为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助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