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如何帮助老年人应对疾病也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一群“迷失”在时间里的老人,因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简称AD),他们的认知出现障碍,行为出现异常,日常生活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让城市更加适宜这些人群的生活,上海全市推动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普陀、杨浦、闵行等区的多个街道还建立了认知家庭支持中心,形成网络化照护结构。
「有你,有我,有我们」
友好的社区环境和主动的帮助对AD患者和家属们来说至关重要,上海正不断为之付出努力。
在政策方面,上海从年起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积极建设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为进一步推动上海老年认知障碍照护体系建设,9月16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了《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指南》,将于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年9月,长寿路街道率先启动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工作,为上海市全面推动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现在,在剪爱公益的努力下,普陀长寿路和长征镇、杨浦平凉路、闵行安宁路街道,都成立了知友之家——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逐渐构建起认知症家庭社区支持网络,为他们提供支持和专业照护。同时,民间成立了爱·米粒家属互助会,为认知症患者和家属提供从精神到技能的支持,打造了一个让他们“好好生活”的大家庭。
爱·米粒家属互助会是由认知症家属Emily林曙颖女士于年发起的民间互助社群组织。每个月,互助会都会组织线下活动,邀请家属带着老人一起来聚会、做活动,还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传授方法,有经验的家属分享经验。本月21日,互助会在普陀区长征镇怒江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了音乐疗愈主题的聚会,剪爱公益的体脑激活老师嘉安带领大家享受节奏律动的快乐,用音乐激活体脑。
嘉安老师带老人和家属们做体激活
嘉安老师带大家体验鼓球
聚会结束,Emily和笔者分享,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助会,参加线下活动,但互助会还希望容纳更多的家庭。“线下活动真的意义不一样”,专业的老师会带大家做脑激活活动,家属可以对这些活动进行改良,用于在家和老人的互动。
线下活动的意义也在于让家属们有“喘口气”的机会,“给家属们一些建议,分担一些负担”。Emily在活动中发现,有的家属并不知道怎么和AD老人相处,一些行为和照顾的方式其实是AD护理所忌讳的,多参加这样的线下活动就能慢慢摸索出照护技巧。互助会有绝对的信心,“只要走出家,来了,一定可以高高兴兴地回家”,这也是互助会越办越好的动力。
老人们在大家的鼓励下表演才艺
「健康从“头”开始」
作为爱·米粒认知症家属互助会鼎力支持者和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者的上海剪爱公益,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不仅要在社区层面给予AD家庭实际的保障,还要通过宣传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