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这个近19万平方米马路市场,如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上世纪90年代,小商贩小蔡挑着担子,一大早赶到雪松路,就为占个好摊位,多招徕一点生意。如今,小蔡变成了老蔡,他也有了自己的固定摊位,没有风吹日晒,随着菜摊上的菜品一日比一日多,老蔡的钱袋子,在日复一日的叫卖声里鼓了起来。从“马路摊位”到标准化的综合市场,普陀区这个建筑面积近1.9万平方米“马路市场”——上海真南综合市场(以下简称“真南市场”)的诞生和变迁,记录了供给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小商贩们如何走向小康之路。图说:上海真南综合市场。市场供图闻不见垃圾异味真南市场坐落于桃浦镇武威路华联路路口,紧邻桃浦新村,这座建筑面积近1.9万平方米的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每日吞吐着数以万计的客流量,辐射桃浦、江桥、南翔等地区近7万居民。“这里的东西新鲜、品类齐全,关键是价格还比小区门口的小生鲜超市要便宜。”家住附近联星丽景苑的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尤其是近几年,市场的综合环境变好了,来买菜的体验感也直线上升了。“原先我们的垃圾都是放在摊位里的,有时候忙起来了堆了很多也来不及丢。”真南市场的老住户杨慧敏坦言说,彼时的市场整个就是“脏乱差”。“异味重,通道里也堆得乱七八糟,一眼根本看不到路在哪里,年轻人都不愿意进菜场。”图说:市场改造前后对比(上图:改造后;下图:改造前)。市场供图而如今,再走进菜场里,闻不见垃圾堆积的异味,通道也都“让”了出来。“现在的市场里,看上去就有一种很敞亮的感觉。”杨慧敏说,自从垃圾分类以来,市场的工作人员每日定时定点上门收取垃圾,转运至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不仅不用自己提着垃圾去丢,每天固定4次上门收取,摊位上的垃圾少了,环境更整洁了。”不仅如此,在水产海鲜区域,原先商贩们要穿着雨鞋才好干活,顾客总要踮着脚小心翼翼地通行。“现在好了,地面总是清清爽爽的,我们老年人进来也不怕滑倒跌跤。”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图说:市场改造前后对比(上图:改造后;下图:改造前)。市场供图以“商”养“商”花心思彭朋在真南市场从事冷冻水产品销售已经有数十个年头了。“原先的厂房改建的市场,雨水、下水排污都混在一起,什么都一股脑塞进下水道,环境很差。搬到了新的综合市场后,摊位面积大了,雨污水管道也分开了。”不仅如此,在彭朋正式搬迁到综合市场后,这里的各项“标准化”服务配套改造也在不断跟进。以前的他在进货出货时,最为头疼的就是运输车没地方停。“市场没有固定停车位,进货的、送货的,谁先到谁先停,进出口的两侧道路上常常是车满为患。”彭朋说。年,真南市场开启改造停车场项目。“一面扩建了机动车停车场,一面我们重新划分了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增设了充电桩。”真南市场总经理印德华介绍,截至目前,市场机动车停车场占地面积达1.13万平方米,可停放固定车辆和临时车辆余辆,还增设了平方米的电瓶车充电区域,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图说:市场的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站。市场供图除了提升市场环境,运营方更是在以“商”养“商”上花了心思。“上世纪90年代时这里是马路摊位,年,摊位搬到了桃浦八村附近的厂房里卖菜,那时候就是脏乱差的一个地方,没有正式的运营管理,到6年的时候,在如今的位置建了这个市场,有了固定的点位和空间,也开始有了正式的运营管理。为了庆祝正式经营15周年,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激励老商户,对引进新商户的老商户给予多重丰厚的奖励。”印德华表示,活动持续半个月,迄今已吸引了家市场老商户参与,还为市场成功引入了6家新商户。彭朋就是老商户里的“积极分子”,他说,在市场里做生意很舒服,又安心,每日的流水进账大约在3万元左右。“这次,我将家里的亲戚朋友都介绍来市场做生意了,这里的市场环境好,生意好做,大家也相互有个照应。”据介绍,真南市场先后获评了普陀区平安单位、普陀区诚信市场、普陀区治安保卫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通讯员丁婉星新民晚报记者江跃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0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