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励佳通讯员邵盛欢)近日,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有10张床位。“有了专门定点的病房,我们可以为终期病人提供更完善的照护。”医院安宁疗护团队组长及血液病/肿瘤内科主任、医务科主任余友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对于进入肿瘤等疾病不可逆的病程终末期终期的患者,安宁疗护不主张以有创的治疗手段刻意延长生命,而是通过镇痛、控制各种症状,减轻身体、精神、心理痛苦等,帮助患者获得最好的生存治疗,以提高生命质量。“这项工作我们一直都在开展,希望通过硬件配套设施提升及‘互联网+安宁疗护’服务模式的完善,做好生命最后一公里‘摆渡人’。”余友杰表示。
硬件设施持续提升
服务更专业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血液病科/肿瘤内科的安宁疗护病区看到,病房内窗明几净,沙发、茶几、微波炉、冰箱、电视等一应俱全。同时,还增设了专门的谈心室,为终期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疏导情绪,安抚心情。
“以前我们安宁疗护的患者分散在各个病区,我们小组就跟着病人辗转服务。现在有了专门的病房,可以把资源集中,使整个流程更加方便,服务内容也更加专业、妥帖。”余友杰介绍,安宁疗护病房目前共10个床位,能满足终期患者的安宁疗护需求。
年,医院成立了安宁疗护管理小组和安宁疗护团队,为终期患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去年以来,为了让安宁疗护更加标准化、专业化,医院对安宁疗护硬件设备进行了提升,还依托“山海”提升工程组建安宁疗护师资团队,制定了全套适合我区实情的培训及考核办法,目前已培养医院及医共体单位安宁疗护专业人员共50名,为海岛特色安宁疗护病房建设与医共体共照模式实施奠定了基础。
服务模式上“云端”
流程更简便
近日,安宁疗护小组成员、医院医院大厅接到了一位通过互联网平台预约服务的患者——80岁的郑阿伯。
数月前,郑阿伯被查出肺部肿瘤,由于不具备手术条件,目前需要每月一次免疫治疗。接到郑阿伯后,俞晓利全程包办各项手续,不到20分钟,郑阿伯就顺利入住病房。“好几次都是俞医生带我,回去后还会打电话关心我身体状况,服务特别周到。”郑阿伯说。
余友杰告诉记者,今年,医院在全省率先上线并开展“互联网+安宁疗护”项目。通过浙里办App或者“浙江医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