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获评“全国公安成绩突出女民警”的普陀区看守所教导员潘东英,从警医院的麻醉科护士。年,潘东英脱下戎装,换上警服,转业来到了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成为了一名每天与居民家长里短的社区民警。十五年的从警生涯,潘东英凭借出色的工作,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获个人嘉奖10次,荣获过首届上海公安“百佳标兵”荣誉称号,并于年被评为“全国公安成绩突出女民警”。朴实的她,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原先的一名公安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
积极开展智慧公安建设,人民城市人民建
年,智慧公安被正式定义为建设智慧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工作的基础工程以来,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头戏”和“先行者”,智慧公安建设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长寿路派出所辖区多为上世纪末建成的商品房小区,房龄均在二十年左右,小区原有的技防设施已经明显“力不从心”,智能社区改建对于这些小区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潘东英作为当时负责牵头该项工作的长寿路派出所副所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发现,智能社区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公安机关对实有人口、车辆和房屋的管理效率,对杜绝群租等治安问题很有帮助。现在,每当回想起智能改建的初衷,潘东英颇有体会:“智能改建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是我们上海公安机关着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表现。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通过智能改建,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但由于长寿辖区已是成熟社区,入住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所有的改造必须在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于是,潘东英提出了“微改造”概念,并选择了最具辖区特点的“音乐广场”小区作为试点。为了不影响百姓正常的衣食住行,试点小区改造期间,潘东英坚持每周开一次例会,边改造边摸索,方案前前后后修改了7次。最终,一套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和小区居民全都满意,由街道、移动公司以及辖区内某知名科技企业分别出资的改造方案出现在潘东英的办公桌上。方案做得非常详实,内容也很有针对性,按理说,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方案应该很快付诸实践。可是,这时潘东英却“犹豫”了。经过深思熟虑,潘东英认为:这种由街镇牵头解决资金问题确实是方便,也受老百姓欢迎,可是这只能在试点小区进行,后面没有政府资金了,其他小区也就改造不了了。智能小区的改造不应该只停留在一个试点小区层面,要做试点就要做到在全所辖区内可推广、可复制。
“全国公安成绩突出女民警”潘东英(左)
智能社区改造,如果资金全部由政府负责,居民一定欢迎,可是要让大家分担这笔钱,却是困难重重。潘东英估算了一下,如果要对一个二十年左右房龄的小区进行改造,物业出一点、维修基金出一点,剩下的再平摊到每一户,基本还要动用每户多元的维修基金。如何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使用这多元的维修基金呢?经过近一个多月的走访、听取多方意见,潘东英决定,干脆让小区居民一起加入到智能社区改造中来,既然要让大家出钱,那就听听大家的需求。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潘东英把大家的需求做成菜单式的意见表,在保证智慧公安需求的基础上,对附加功能“明码标价”,最后由小区居民自己投票决定用哪种方案改造。终于,一个“最优方案”获得了绝大多数居民的赞同,试点小区的智能改造也得以顺利进行。
用亲情感化,流浪人员安心接受救助
年初的那场疫情,曾让我们的生活一度按下了暂停键。口罩让我们感到陌生、隔阂,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这个寒冬变得温暖而美好,让城市却充满着温度。
年2月18日晚上9点30分,长寿路派出所接到热心市民报警:在长寿路桥洞下有一男子露宿街头,而且不戴口罩,没有任何防疫措施。接到警情后,潘东英和值班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这名男子量了体温,一切正常。经现场沟通,潘东英了解到这名男子是来自四川的周某。周某在多年前从老家四川来到上海,由于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便过起了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潘东英随即联系了街道社会救助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带好食物、口罩等物资来到现场,协助民警共同开展救助政策的宣传和劝导工作,劝导周某主动接受救助,但周某始终不愿配合去救助站。当晚天气异常寒冷,气温已接近0℃,考虑到周某的身体状况,潘东英决定先带周某回派出所避寒一晚。
2月19日一早,潘东英安排民警陪同街道社会救助部门工作人员将周某送到救助站,但周某仍表示不愿接受救助,救助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与此同时,潘东英始终没有停止寻找周某的家人,通过反复比对和查询,她联系到了周某的户籍地村委会,并通过村委会工作人员找到了周某在四川老家的父亲和年仅13岁的儿子。
在掌握周某的家庭情况后,潘东英立即赶到了区救助站,再次对周某耐心地进行劝导,期望唤回他对父亲和孩子的爱和责任,并拨通了周某在四川老家的电话。“你们放心,我在上海很好,等疫情过去,我一定会回家的,你们也要好好的。”听到熟悉的乡音,离家多年的周某在普陀区救助站内流下了热泪……听到家人的声音后,周某终于打消了中的顾虑,放下心防,同意接受救助,并向潘东英连声道谢。
实现监所零感染、零事故、零减员“三零目标”
年5月,潘东英根据组织安排来到了普陀区看守所,担任看守所教导员。疫情防控期间,监所实行封闭管理工作,潘东英结合各项监管工作实际,贯彻“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理念,组织民警通过自学、集中培训、座谈交流、现场演练、比武竞赛等多种形式,找弱项、补短板、紧贴实战,认真学习防疫工作中的新规定、新要求,着力提高民警业务能力;同时,定期开展执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布执法安全预警提示信息,切实消除执法安全隐患,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监所安全。
普陀区看守所教导员潘东英(左)
此外,为保障在押人员健康,从根源上杜绝新冠病毒疫情流入和传播,潘东英多方协调,会同普陀区卫健委和疾控中心对在押人员疫苗接种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年1月16日,在区卫健委和区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看守所克服重重困难,作为全市第一家试点监所顺利完成所内名在押人员的新冠疫苗第一剂紧急接种,并于2月1日顺利完成第二剂接种工作,切实提高了监所防疫安全系数。
岁月如歌,潘东英已步入从警生涯的第十六年,工作岗位也一换再换,但为群众办实事的热情从未改变。穿上军装,潘东英的人生字典里多了坚韧与担当。从警十五年,部队的印迹没有磨灭依旧闪光。随着时光洗涤,在困难面前,潘东英更多了乘风破浪的勇往直前。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