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18亿老年人患慢性病,专家建言做

儿童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9_0.shtml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了新一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民众广泛关心的养老问题,在回顾年和今年以来的工作部分,报告表示“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围绕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报告就养老金、养老服务、保障老人合法权益等提出了重点工作目标。

“最美不过夕阳红。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佩杰5月2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途中应加快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建设。

陈佩杰在受访中指出,此次疫情给全国人的健康观念带来深刻的洗礼,尤其是很多免疫力弱的老年人经历了巨大挑战,反映出社区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后疫情时代,如何依托社区,通过提供更好的运动健康基础设施和空间、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制定完善的运动健康管理方案,优化社区公共健康治理模式,保障好社区居民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健康?我认为,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建设成果,可为全国社区公共健康治理模式提供很好的借鉴。”

陈佩杰告诉记者,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促进健康老龄化。2个月后,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在辖区内率先开设了第一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嵌入式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覆盖周边社区1公里范围内的5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第三方企业——尚体健康科技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尚体健康科技为中心配置了有别于传统健身场所的适老化健康促进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测、科学指导、器械锻炼、健康讲座、运动方案制定、慢病运动干预和社交娱乐等专业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运动健康需求,解决社区老年人去哪儿科学健身和情感孤独问题,降低老年人被骗的可能性,为老年人谋福祉。

据其了解,目前大宁路街道已经开设5家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累计服务老年人人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份,89%的老年人认识到科学运动对治未病的重要作用,72%的老年人坚持锻炼后失眠、便秘、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疾病得到明显改善。

在陈佩杰看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可以以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作为社区公共健康治理的重要抓手。

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的建设涉及体育、健康和养老等多个领域,由上海市体育局牵头,推动民政局、卫健委、残联、街道、社区、企业多方协同,共同围绕老年人运动健康需求,顺应老年人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期盼,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对健康的追求,同时调动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健康治理中来,推动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陈佩杰认为,“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在于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健康促进。他说,截至年12月31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54亿,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重在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科学健身、慢病防控,延缓衰老和减少老年病的发生,减少带病生存时间,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是“健康老龄化”、优化社区公共健康治理的重要抓手。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上海市民政局印发的《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沪民养老发[]27号)4.2.4提到把“体医融合”纳入社区养老服务,强调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中心等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健身辅导、身体机能训练、慢病运动干预等服务。

目前,上海已在静安区、杨浦区、徐汇区、虹口区、普陀区、长宁区以及闵行区建成17家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运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纯公益服务模式,政府免费提供场地、购买部分公共服务和适老化设备,企业负责运营管理,对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5家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皆采用该模式;另一种是半公益服务模式,公益与商业结合,政府免费提供场地,企业负责运营管理、装修、功能区规划布局、适老化设备配置等,对老年人采用会员制,99元/月。除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外,其他街道以该模式为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健康老龄化”战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年)》落地社区,完善社区公共健康治理体系,陈佩杰建议:

一是激发社会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建设。坚持党领导下的多方参与,街道、社会组织或企业、社区老年人以及其他各方的良性互动,打造社区老年人运动健康整体服务闭环,建立协同协作、长效运营机制,实现多方共赢。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新建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开展运动健身、运动康复、健康养生、慢病运动干预等服务,深层次挖掘老年人运动健康真实需求,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体系;鼓励政企合作,采取公建民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体医融合”在社区落地生根,减少老年人带病生存时间,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科技支撑,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统筹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各种信息数据在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的集成运用,准确记录社区老人身体锻炼及身体状况等相关信息,建立老年人运动健康档案和数据库,实现对老年人身体锻炼及身体状况信息动态的实时掌握与管理,为提升社区公共健康治理整体效能、不断提高现代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纳入政府实事工程,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健康中国行动(-年)》强调“政府要积极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社区要鼓励健康服务相关企业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大力开展健康养生、运动康复等多样化服务”,因此,建议在全国推广上海社区嵌入式养老先进模式,将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建设纳入各省市政府实事工程,安排预算内投资支持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实施建设,尤其要增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室内运动健身场所,打造社区老年人10-15分钟运动健康生活圈。

四是支持老年人运动处方库深度研究,鼓励建设社区公共运动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抢占全球领先的运动医学制高点,创造非医疗干预模式新常态,优化社区公共健康治理模式,提升社区公共运动健康治理水平,提升全国老年人健康福祉。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郑旭

    

文字编辑:陈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8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