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风新村街道在创新社区治理问题上持续发力,在党建引领和居民自治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经典案例。比如此前针对老旧小区的“弄堂工作法”;针对商务楼宇的“楼委会”工作法,等等。近期,针对高档商品房小区的社区治理难题长风新村街道又积极探索出“四环工作法”赶紧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位于苏州河畔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究竟是什么样的社区生态?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和小编一样感到好奇。长风新村街道的中海紫御豪庭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区之一,建成于年,总面积为0.14平方公里。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小区共有户,其中高层26幢,别墅户。高层住宅小区均价千万以上,别墅区也是普陀首个“亿元别墅”。这里物业服务高端、社区环境优美,业主基本都是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三高”群体。这样的小区日常就该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吗?其实以前并不是——这里的居民一度投诉很多。也正是因为小区的特殊性,传统“补短板为主”的社区治理模式,在此几乎无用武之地。如何让商品房小区的居民参与治理、奉献力量?为此,长风新村街道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四环工作法”,齐抓共管,从而激发居民自治热情、推动居民自治形成、提升居民自治意识,在打造幸福紫御家园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环细织党建“三网”形成红色示范效应街道及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贯通架构图,做到支部建设规范化、党员管理信息化、“两学一做”常态化、模范作用经常化。通过党员的力量积极调动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让大家打开心扉、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与此同时,街道与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细织党建“三网”,通过一级抓一级,落实“责任网”;按照“地域相熟、人员相熟”的原则,将居民区划分为四个网格,落实“工作网”;以党建联席会议为平台,利用红色议事厅,聚焦居民区重大事项及重点工作,定期邀请共建单位、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落实“联席网”。在此基础之上,明确职责并形成合力,结合每月的党组织生活会等党员议事平台,大家协商共同解决治理问题。年2月,一位居民向楼内党员反映:“原本可以全日通行的金沙江路至丹巴路右转机动车道突然被禁止通行了,现在绕一个大圈才能回来,给我们出行造成不便。”收到意见后,党员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向党小组长及党支部反映情况,党支部则联系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最后以“该处信号灯只在工作日上午高峰时间段限行右转两小时、其余时间不限行”的结果解决了居民的烦心事。大家纷纷为街道的高效点赞。此外,党支部还成立了党员红色服务队、党员护河队等志愿团体,在众多志愿服务及社区公益服务中,凸显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里形成红色示范效应,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扩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涉及面,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第二环凝心聚力“紫御共享家”打造自治共治平台把一个硬件高档的社区变成居民们心目中真正温暖的大家庭,创立一套适应高端住宅小区的治理模式,其实并不容易。转化的关键点,要从“紫御共享家”这个自治平台说起。小区26号楼,是“紫御共享家”的所在。走到楼下,音乐声、瑜伽口令声、谈笑声,不绝于耳。这个多平方米的活动楼层,是小区舞蹈队、摄影队、时尚队、合唱团等十多支兴趣团队的“聚点”。尽管高档小区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但居民们同样面临缺少活动场地的问题。起初,阿姨妈妈们也在中央景观广场跳广场舞,但许多居民觉得格格不入、声音太响。还有些家长想带着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遛娃,也没有合适的场所。从哪里找地方呢?年开始,紫御豪庭居委会进行大量调研,通过上门走访、居民会议、调查问卷等方式听取居民意见,决定启用开发商配置给小区的活动室——这个空间一直处于毛坯状态,这几年可使用面积只有10%,好端端的资源一直被闲置着。年8月29日下午,由职业引导师引导,社区居民欢聚一堂,开展头脑风暴,共商共讨,决定成立“紫御共享家”自治共治平台。年12月,“紫御共享家”正式建成。由于“共享家”的内部功能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而成,因此满足了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交流平台的愿望,可让不同年龄段的社区居民都能在“共享家”里找到自己活动的空间,从而居民乐于参与其中,大家在“共享家”里议事聚会,聊天交友,给社区自治积攒了人气和民生基础。第三环打造一系列“草根团体”提升居民幸福感依托“紫御共享家”积聚的人气,街道及居委会趁热打铁,打造“一个会”、“一个团”、“一打队”等一系列“草根团体”,激发居民自治热情、提高居民自治能力,旨在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一个会——“紫御共享家议事会”由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党员、楼组长、居民代表、共建单位共同组成议事会,定时定点接待居民反映问题,定期开展议事会,共商共讨解决居民提出的各项问题和建议,并对社区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一个团——“青团”青年议事厅通过团建,由青年议事厅引导社区青年参与社区事务,聚焦垃圾分类、文明养宠、亲子融合、防控抗疫等热点,在社区开展了各类相关活动20多场,凸显了青年人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动性。一打队——12支文化团队目前“一打队”已经完成了30多场各类演出,并且摄影、朗诵、舞蹈等团队屡屡走出去,获得相当多的各类奖项。摄影团队的两位负责人都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随手拍一张小区活动的生动照片,都会刷爆朋友圈;合唱团里神采奕奕的指挥,是中国指挥家协会的专业指挥家,一有空就到居民中间去执教……值得一提的是,摄影队成立至今,多人获得各类摄影奖项共计十几项,其中队长吴腊生的防控抗疫相关组照,获得了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健康系统战疫”纪实摄影大赛一级优秀作品奖,以及普陀区宣传部组织的普陀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优秀作品奖。依靠“一个会”“一个团”“一打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提高社区居民自治参与率,提升居民社区自治水平、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让居民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第四环用文化为社区建设助力营造社区自治氛围党支部、居委会在主抓党建引领及居民自治的同时,也不忘抓文化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小区居民外籍多、有留学背景多及全球视角广等特点,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文化节的经验,我们打造了‘社区广场文化’,希望吸引更多层面的居民参与其中。”目前,在街道的指导下,紫御豪庭已在社区露天广场成功举办“紫御一家亲联欢晚会”“紫御邻里节”“紫御露天电影节”“紫御嘉年华—亲子时装秀”“时尚后备箱集市”“小青团”二手跳蚤市场,以及“紫御嘉年华—亲子运动会”等广场文化活动,吸引社区各类居民几千人次参与,为打造熟人社区奠定基础。此外,居民区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