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民晚报」普陀区以居民群众“15分钟生活圈”为半径,常态化组织各级各部门赴“邻·聚里”片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面对面听取人民建议,全力开启吸纳群众声音的通道。同时,通过调研论证、协调督办、办理反馈等机制,用“零距离”的心连心,积极推动“金点子”落地,切实打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社区基层、助力地区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市区联动一键叫车点一点就出发图说:今年普陀区不少小区装上了“一键叫车”智慧屏采访对象供图(下同)今年普陀区不少小区装上了“一键叫车”智慧屏,“刷刷脸”或输入手机号码就可以预约出租车,为我们老年人提供了极大的出行便利。但是目前覆盖点位集中在居住小区,常常发生“出门容易回家难”的情况,医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加大设备投放,在高峰期提高响应速度,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一键叫车”。建议人周耀明在“智慧屏”前站定,待自动识别人脸,只需2分钟左右,一辆出租车停在了普陀区梅岭支路85弄梅岭园小区门口。“真是太方便了,手指点一点,车子就来了。”居民汪光富对家门口的“一键叫车”是连连点赞,不仅不用手动输入上下车地址,在手机支付以外,平台还提供现金、交通卡等传统支付方式。记者在现场看到,屏幕上显示定位为“梅岭支路85弄小区”,叫车时无需输入任何终点信息,确认叫车后,系统将自动调度出租车前来。智慧屏加入了人脸识别功能,用户可以刷脸匹配支付宝数据库内的用户信息,完成呼叫。如果用户没有支付宝账号,也可直接在设备上输入手机号码。“一键叫车”的金点子来自于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点的一次座谈会,普陀区人大代表蔡敬艳提出,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遭遇“打车难”,建议为他们留出一条“慢车道”。经过多次讨论,“一键叫车”的建议出炉。很快,就被市交通委、市道路运输局列为交通领域数字化转型重点课题。今年6月,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2.0版推出,“一键叫车”智慧屏走进各试点小区。作为普陀区首批试点的曹杨社区,已启用13个“一键叫车”点位:其中7个设置在居民小区,6个设置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公共客厅”片区、社区卫生中心等。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表示,目前针对建议人提出的点位不够多、早晚高峰响应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后续运营方将结合各街镇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区域增设一批点位。同时将不断扩展合作街镇数量,让“一键叫车”服务惠及更多居民。新民晚报记者夏韵曹杨新村街道 幸福饭堂“家门口的口福”曹杨地区的居民要步行半小时以上到武宁片区食堂就餐,实在有点奔波。希望能就近开设食堂,方便附近居民就餐。建议人吴寿英图说:幸福饭堂今年中秋节,曹杨新村街道人民城市客厅·桐柏片区“幸福饭堂”开张了!从吴阿姨提出建议到饭堂正式开张,用了不到8个月时间,切实解决了曹杨地区居民家门口的“吃饭”问题。走进曹杨幸福饭堂·桐柏院,抬头可见菜品价目表。从早餐“四大金刚”到“上海炸猪排”“老上海双档”等,是舌尖上的“上海记忆”。点心、馄饨、面条、炒饭等,品种丰富、价格亲民,是家门口的“幸福味道”。曹杨幸福饭堂·桐柏院位于小区内,与最近居民楼的距离不足3米。上班族可以在早上打包两个大肉包,开启一天忙碌的生活,晚上来份荤素搭配适宜的套餐,为辛勤劳作的一天画上圆满句号。老年人则可以在这里解决一日三餐,午后和三五好友在这聊天喝茶,接上孙辈后还能在亲子乐园里“老少同乐”。桐柏院不大,但足够精致和温馨,就像家,不一定很大,但让人很舒适和惬意。从空间布局、配色装饰,到家具摆设、小品绿化等,无一不让人有一种“家”的亲近感。除了提供就餐服务外,室外还有一个营养花园,设有营养欢乐屋、滑梯、休闲椅、蔬菜种植区等。这个小而精的幸福饭堂不仅是一个就餐的好去处,更是一个全年龄段都能来体验的社区后花园。食堂的幸福氛围让曹杨地区的居民们纷纷赞不绝口,如今,不少社区居民都慕名前来,看一看、吃一吃、坐一坐。截至目前,曹杨社区已开设多个社区食堂、助餐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便捷、安全的“舌尖上美食”。通过一系列升级改造项目,持续优化社区环境、提升服务品质。为生活、工作在曹杨的老百姓,打造更加多元、更具特色的“家门口的幸福”。新民晚报记者陆常青长风新村街道互联网+助力老房加梯给多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已成为“民心工程”,希望采用“互联网+梯”模式,研发小程序,在线上为居民提供加梯可行性分析及方案咨询,提升加梯效率。建议人郑聂平对于风荷苑小区的居民来说,今年的幸福感大大提升。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售后公房小区通过成片加梯工程,让户居民成为“有梯一族”,风荷苑也成为上海市签约加梯最多的小区。图说:加装电梯加梯工作批量推进的背后,“互联网+梯”模式是“幕后功臣”,而这个模式正是源自郑聂平的一条建议。他注意到,多层住宅老旧小区居民对加装电梯意愿很大,几乎成了老年人的“刚需”,但由于对加梯流程不了解,上门征询意见耗时繁琐,因而很难推进实施。若居民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查看自家楼栋加装电梯的难易程度、所预估的工程报价,再通过信息化手段签署电子征询单,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电梯加装意愿征询,是不是能为老房加梯“提速”?郑聂平把建议提交到长风新村街道,很快得到重视,街道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用网上加梯小程序,形成具有普陀特色的“加梯地图”工作模式。在和街道的深入合作下,郑聂平带领团队对长风新村街道个既有多层住宅楼幢“摸家底”,完成了覆盖全街道的“五色加梯地图”,通过直观的颜色分类、地理标注,让街道居民了解自家楼栋的加梯条件。他还设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