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楼委会”、圆居民“加梯梦”、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近日,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发布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案例集(上册)》,内容涵盖“智慧社区”建设、老旧小区加梯、居委会“上街”办公等“我为群众办实事”经典案例20个。
图说: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发布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案例集》。街道供图(下同)
“楼社联动”产生“溢出效应”
真如镇街道着眼群众关心关切,分层分类开展“党员在身边、服务在眼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办实事与推进民心工程结合起来,与为群众解忧结合起来,共确定重点项目85个,其中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聚焦经济发展、城区治理、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确定重点项目13个;机关事业单位聚焦街道年度重点工作和实事项目,确定重点项目20个;36个居民区以“比学赶超”的劲头,推出为民惠民实招硬招,实施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42个;“两新”组织着眼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确定实事项目10个。
今年,街道探索实践党建引领“楼委会”建设之路,推动党建、治理、营商“三位一体、互促共进”,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楼宇治理新载体,打造了“两点一站”的楼委会运作模式(其中天汇广场和星光耀为服务点,高尚领域为服务站),与真如副中心、投促办、楼宇产权方等多方力量共同组成“楼委会”队伍,构建“楼社联动”机制,变“自转”为“溢出”,在服务营商环境之余,将楼宇党建与区域化党建、居民区党建统筹推进,促进“街与楼”“楼与居”“企与企”之间互通、互利、互赢。针对楼宇内企业和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楼委会”通过需求调研、协商议事,精准对接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在垃圾分类、疫苗接种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说:红色议事厅。
“加梯”梦想成真享受便利
曹杨家园小区建于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该小区成为了典型的老龄社区,60岁以上居民高达六成,小区居民对加装电梯的意愿非常强烈。
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会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每个楼组,挨家挨户征询意见。“没加梯,底楼不算差,有了电梯,底楼成了最差楼层,房价要跌惨了!”“加梯后影响我家采光、通风,上上下下电梯还会有噪音怎么办?”面对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和质疑,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联合物业共同做居民思想工作,不厌其烦解答居民各种疑问。从前期征询到后期付款签字,党总支、居委会召集居民开会商量要几十次,并邀请加梯专家,讲解电梯的结构和加装过程,打消部分居民对安全性的疑虑,最终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上半年,小区28号、29号楼栋的加装电梯工程正式动工,“我们现在年纪越来越大,爬楼梯越来越累,想装电梯很多年了,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家住29号楼的孔先生激动万分。未来小区还会有更多的加梯工程“拔地而起”,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便利。
图说:小区加装电梯开工。
“红色议事厅”解决停车难
真光新村第二居民区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共有居民近户,随着私家车数量不断上升,停车难、难停车成为老旧小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真光二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红色议事厅”开展协商议事,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借助小区综合修缮和雨污水分流等工程建设,将长期黄土裸露的绿化和多余空地改造成车位,通过“三证合一”加强小区外来车辆管理,释放停车位。并充分挖掘外部资源,依托区域化党建红色联盟机制,在小区周边共建单位中增设“潮汐”式停车位,有效解决了小区晚归居民“一位难求”的问题。
图说:“红色议事厅”解决停车难。
此外,充分整合小区边角地带,安装便民充电装置,使得小区楼道充电、飞线充电等顽疾得到根治。真光二党总支发挥“三位一体”功能,通过深挖、整合、管理,使小区原本近个停车位增加到余个,有效解决了居民停车问题。
新民晚报记者江跃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