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法学法律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应用,年起上海市法学会与中国知网战略合作在线出版《上海法学研究》集刊,每年公开出版24卷千万字规模的大型法学法律原创学术文库,中国知网全文收录,可在线查询、下载电子版。《上海法学研究》集刊集中呈现法学法律界年度有品质、有特色的内容生产。截至年底,《上海法学研究》集刊、年全部48卷余篇文章全面完成编辑任务,篇文章已在中国知网全文上线,还有余篇文章待审上线,单篇下载量高达0次。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年第16卷目录
——上海市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文集
主题
诉讼实践法治研究
司法体制改革
审视与优化:审判辅助事务管理“三化”改革再探索
席建林李震
仲裁机构裁决司法审查标准统一化研究——以46份撤销或不予执行裁定书为实证分析样本
包鸿举傅伟芬
类案检索机制的规范化应用——以“类案”的判断标准及“不同判”的路径选择为视角
赖弈萱吴静文
网络司法拍卖买受人悔拍行为的现状审视与路径规制
任凤
刑事诉讼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40年发展与展望
叶青程衍
检察环节嫌疑人认罪认罚自愿性审查机制构建与完善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检察机关刑事公诉风险类型及防控策略
张庆立
论检察机关在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
逄政徐弘艳
服刑人员刑事申诉实证分析
王玮俞雯慧
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讯问合法性核查制度研究
徐梦飞王青双
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问题研究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刑事庭前会议实务研究与完善
邵翠红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实务研究——以“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视角
刘轶卿
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研究
任熠霞
从走私案件认罪认罚不起诉后行政处罚难——谈扩大附条件不起诉适用范围
郭芬王晓伟
刑事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研究
顾怡冬何斐明
论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涉“假药”犯罪案件的实践困境及解决路径
陆锋张元金
浅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值班律师制度
马晓燕孔庆丹
民事诉讼
分离与协调——论民事诉讼费用退缴制度的搭建与运行
程明
论构建面向21世纪的民事诉讼三审终审制——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再审程序启动情况的实证分析为视角
周立平
论民事诉讼“送达人-受送达人-法院”三位一体协同送达模式的构建
秦男
化解民商事群体性纠纷示范诉讼机制研究——以类型化分析为视角
吴慧琼梁春霞
大数据背景下的民事电子送达制度探析
谢嫣雯倪帼英
刑民交叉中刑事裁判事实认定预决效力研究——兼论民事诉讼法解释第93条
贾云静苏和生
行政诉讼及其法理
船舶挂靠经营的法律困境及其行政检察解决路径研究
王利民胡蓓
政府信息公开司法审查多元诉讼目的研究
沈定成
回归本源:行政审判中驳回起诉适用界限之规范
王灿
规章的行政处罚设定权问题分析
况扶勇
论“衡平”入法的裁判官法进路
瞿佳杰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本土化构建——以上海市m区为例
程慧潘奕辰
司法体制改革
1.审视与优化:审判辅助事务管理“三化”改革再探索
作者:席建林(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李震(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法官助理)
内容摘要:审判辅助事务管理改革是本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多地法院针对该命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改革尝试,形成了多类型的地方经验或模式。通过对《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的文本分析,各地有关审判辅助事务管理改革的既有做法可归纳为“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合称“三化”)等三大路径。既有择一而行,亦有多头并行,成效固然值得肯定,但也面临诸多困境——主要存在认识偏差、合法性困境与实践性困境三大难题,亟需在厘定改革一般共性与甄别地方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化”改革的优化方案,以达到破解人案矛盾、提质增效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审判辅助集约化社会化
2.仲裁机构裁决司法审查标准统一化研究——以46份撤销或不予执行裁定书为实证分析样本
作者:包鸿举(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法官),傅伟芬(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法官)
内容摘要:诉讼和仲裁都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争端解决方式。目前实行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双轨制审查标准,在日益倡导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背景下,内地仲裁机构裁决双轨制司法审查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为增加中国仲裁制度的竞争力,需要平等对待中外民事主体,将具有国际代表性的示范法裁决司法审查制度引入国内仲裁,有必要对国内仲裁裁决证据司法审查机制进行制度检视。在实行内地仲裁机构裁决司法审查标准统一化过程中应注重风险防范。我国新修改的仲裁法应树立仲裁友好理念,适用仲裁标准进行裁决司法审查;以示范法为基础,构建统一的内地仲裁机构裁决司法审查标准;完善仲裁证据规则,为内地仲裁机构裁决司法审查标准统一化护航。
关键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双轨制仲裁示范法司法审查
3.类案检索机制的规范化应用——以“类案”的判断标准及“不同判”的路径选择为视角
作者:赖弈萱(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法官),吴静文(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内容摘要:当前司法实践中,类案检索机制除受限于技术因素外,还存在类案标准不明、主体责任不清、配套机制欠缺等问题导致未能得到广泛适用。构建类案检索机制的关键则在于类案标准的确定和类案检索结果的运用。虽然目前没有判断案件事实类似的明确标准,判断相似案件的标准可以以司法证明同一论中的“七何要素”为切入点。“类案”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争议焦点或所需解决的法律问题相同的案例;二是关键事实高度相似的案例。针对磊案检索结果的运用,应构建类案判断标准模型,完善类案检索结果运用路径。
关键词:类案检索类案标准类案不同判法律问题案件事实
4.网络司法拍卖买受人悔拍行为的现状审视与路径规制
作者:任凤(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干部)
内容摘要:网络司法拍卖买受人悔拍行为近年逐渐增多,需要加以规制。分析悔拍行为的原因,客观方面包括网拍宣传不够精准、拍品瑕疵公示不全,主观方面包括对网拍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与后悔心理的影响,我国法律规范也难以规制悔拍行为。依据近代博弈论、缔约之债和违约责任的视角出发,恶意悔拍买受人应承担相应法律后果。为防范网络司法拍卖买受人悔拍,应健全网络司法拍卖信息披露机制,实行赔偿性与惩罚性相结合的违约金制度,优化执行查控,建立网拍黑名单。
关键词:恶意悔拍信息披露违约责任法律规制
刑事诉讼
1.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40年发展与展望
作者:叶青(华东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教授),程衍(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内容摘要:当下我国法律援助以指派式、申请式和值班律师三种模式运行,实践中三种模式各具价值但亦存在缺陷。法律援助的运行模式直接关系着制度价值的实现和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性体现。指派模式下刑事辩护呈现阶段式割裂的实施困境有损于诉讼效果,应逐步取消分阶段指派的运行方式,由同一援助律师负责始终;申请模式下,法律援助资格认定标准单一而僵化,应制定多元化动态标准;值班律师制度设计过于偏重效率,在案件信息掌握不足的情况下律师难以提供有效帮助,应区分案件类型,建立认罪认罚从宽案件值班律师强制阅卷制度。
关键词:法律援助刑事辩护值班律师认罪认罚
2.检察环节嫌疑人认罪认罚自愿性审查机制构建与完善
作者: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课题组(课题组组长:蔡红伟,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办检察官;课题组成员:夏静,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赵畅、刘毅卿、周晨曦、宋艳秋、吴琰琰、李捷,均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内容摘要:犯罪嫌疑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认罪认罚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问题。对犯罪嫌疑人自愿性审查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逻辑前提和关键措施。但目前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对犯罪嫌疑人自愿性审查这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