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新生力量!
志愿服务,
是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尺!
11月13日,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活动上海赛区举行现场评审,全市各委办局、行业系统及各区参与现场PK,经评审,最终得出上海赛区上报中央名单。
普陀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推荐的
四个类别的“最美”全部入围
是全市唯一获得大满贯区
推选名单!他们分别是
金晶
入选年全国最美志愿者上海推选名单
长风新村街道
入选年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上海推选名单
于井子志愿者工作室
入选年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上海推选名单
支教中国2.0远程教室
入选年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上海推选名单
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普陀的四个入选代表吧!
“最美志愿者”候选
金晶
金晶,年,因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的英勇表现感动了全世界,先后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全国自强模范、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青联年度爱心奉献奖、上海市杰出志愿者、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等。虽然身披无数光环,但她阳光上进,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积极担当志愿服务先行者。近年来,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善于聚合资源,广泛宣传弘扬志愿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如市志愿服务文化推广季之跟着明星做志愿、宜川路街道“宜法同行”公益项目、残健融合城市定向赛、医院为重病患儿提供服务等,起到了引领示范效应。她长期担任市残疾人联合会兼职副理事长,此次被推荐为本届市志愿协会理事。
聚合资源,担当志愿服务引领者。在市、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年4月6日,以金晶命名的“金晶志愿者”工作成立,成为上海市第37个志愿者服务基地,组建了35支志愿者队伍,通过网络报名等方式吸收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志愿者近千名。成立以来,金晶带领建设系统、国有企业系统青年,以及社区中、自愿加入工作室的社会各界人士、青少年群体,组织开展了余人次参加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主要有、河道保护、爱心助残、心理疏导、扶贫帮困、“阳光骑行”、残健融合等。
发挥优势,积极投身社会公益环保、环卫。年3月,由金晶牵头的上海医院服务项目正式启动,每周都医院开展志愿活动,帮助患者进行自助挂号、付费等工作。在启动会上,金晶和大家分享了志愿服务的心得体会,并和与会者们一起学习了自助服务机器的操作方法。年3月,参加了上海公共场所禁烟活动,同年6月,金晶参加了帮助孤独症儿童主题系列活动,并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交流。12月,参加“听金晶老师讲故事”活动,和孩子一起讲故事,分享各种趣事。多年来,长期关心参与医院为重病患儿提供服务,年底,在12.5志愿者日期间,参加市志愿服务文化推广季之跟着明星做志愿活动,得到中央、市多级媒体的报道。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志愿精神,扩大辐射效应。、年是普陀区的双创关键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双创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全区都开展了各项双创活动。金晶作为志愿者工作室的领头羊,带领广大志愿者们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建设系统的志愿者们,纷纷响应号召,在金晶的带领下,参与到每日道路巡检中去,发现市政排水设施病害信息及时通报,并跟进反馈处理情况,有效提升了市民出行安全和市政设施的完善。金晶还带领市政志愿服务组的志愿者们开展“阳光城市巡访活动”,在全区范围开展市政病害巡查,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巡访并及时报中心修缮。志愿者们还义务帮助小区疏通下水道,开展环境保护、河道治理、防汛排水应急专项演练、“治水管海先锋行动”等,解决社会热点和群众实际困难。
年参加普陀区“文明时间扬新风、志愿同行新时代”学雷锋主题活动。年担任宜川路街道“宜法同行”公益项目品牌代言人,工作室与宜川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对接,形成条块联动效应,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年参加“同心同向、爱在普陀”残健融合城市定向赛,为残疾人加油助威。
近年来,金晶用她的爱心、热心、耐心,引领了无数有志青年投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活动中,为志愿服务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焕发出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新时尚、新风采。
“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候选
长风新村街道
长风破浪,志愿同行
长风新村街道位于普陀区西南部,区域内拥有华东师范大学、长风公园、上海医院、上海环球港等丰富的人文、旅游、商业资源。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展示文明与关怀的“金色名片”。
文明之花常开。区域内既有大型居住社区,又有大型办证服务厅、医院、学校、商圈、生态商务区、公园、河流等。文明社区中有众多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窗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志愿阵地等。街道连续数年荣获“上海市文明社区”、-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先进社区、年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街道、年上海市“博爱家园”街镇、年度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优秀健康社区、-年度上海市平安社区等。
志愿服务融入日常。街道街道注册志愿者近2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6%。志愿服务站实现28个居委会全覆盖,下辖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46个,志愿服务团队个,市区级志愿者服务基地各2家,学雷锋主题公园1个,市区级文明单位共10家。志愿服务项目涉及社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党建引领促服务。街道通过建立志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二级网络,逐步形成了“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架构,实现服务站居民区覆盖率达%。针对辖区企业多、白领青年多、楼宇党建资源相对少的现状,街道成立了“长风‘两新’党员志愿者联盟”。目前已有60余家单位,余名党员志愿者参与。来自纳什空间的党员志愿者义务设计装饰上海医院静脉采血室,让患儿克服了对打针的恐惧;环球港“聚星联盟”的党员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破题大型商场垃圾分类难。
汇聚多方力量。街道主动对接并引进了具有专业水准的社会组织,全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策划和管理,将志愿服务工作推向新高度。街道还以文明共建为契机,常态化组织中国建材、化工研究院等十余家单位参与文明路口值勤;巴士三公司四车队积极参与“3.5学雷锋日”、“6.5国际环境日”等大型主题活动,定期走进社区,为高龄老人服务,营造了社区、校区、园企“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志愿活动氛围。
发挥品牌效应。结合社区发展需求,常态化开展“爱我家园”保护苏州河、“同心童行”医院导医、长风公园“爱绿护绿”、“教育童行.i在彩虹湾”病房学校、“忘忧草”心理慰藉、市民巡访团、文明路口值勤、垃圾分类、文明养宠等志愿服务项目。长风护河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年度普陀区十佳志愿服务项目。护河队负责人原海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江陵被推选为首届上海市“母亲河奖”先进个人。
“教育童行.i在彩虹湾”病房学校被评为全国4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长风两新党员志愿者联盟荣获-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并列入年普陀区精神文明建设奖励基金特色项目。上海长风公园荣获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服务基地。长风公园“护绿队”为游客们提供文明宣传、环保知识普及等,每年参与人数达人次。上海医院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服务基地。“忘忧草”心理慰藉志愿服务在长风新村街道、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师大志愿者服务队三方协作下,让患病老人的内心世界不再孤独。同心童行志愿服务队协助就医家庭进行门诊自助机操作,提供导医服务。上海奇翔儿童发展中心创始人陈婕荣登中国好人榜。
长风破浪,行稳致远。文明创建始于心,最美社区践于行。街道将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项目的品牌化建设,以多元项目满足社区民生需求,在一言一行中彰显风范,在一点一滴中汇集力量,在善行义举中凝聚共识。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候选
于井子志愿者工作室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打造健康志愿服务品牌
年,“全国最美志愿者”于井子名字命名的“于井子志愿者工作室”成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积极探索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弘扬志愿精神,目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到人,主要由社会志愿者和医务志愿者组成,开展项目30余项,累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小时。组织制度健全、管理科学、运行良好,吸引力较强。
多年来,工医院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坚持将志愿服务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病人就医体验相结合,通过价值引领、道德实践、文化凝聚促进了志愿队伍的不断壮大,得到了多方媒体的宣传报道。
全国最美志愿者、上海市杰出志愿者于井子带领示范下,组织获上海市普陀区高中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示范基地、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世博服务品牌奖,并两届获得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年工作室所在的助聋门诊获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迎第二届进博会“最美服务窗口”。
一个人的奉献之路。“白衣天使”于井子一直在医疗一线工作,她积极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坚持每年献血。年,她的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非典”期间奔赴一线;汶川地震时坚守灾区一个月;世博时参与医疗志愿;利用休假赴西藏参加“慈善光明行”。作为于井子护理小组的护士长,她和团队创建了“八心”人性化护理法,编撰凝聚护理小组66个服务案例《天使心路》一书,该书在全国发行1多本,并被列入大专院校学习读本。多年来,她将志愿服务理念和创新做法融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使志愿服务更专业系统化,服务领域从病房延伸到社区,不仅为市民群众带去全新的体验,也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引领感召更多人参与志愿。“于井子志愿者工作室”的成员中已有人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继于井子之后,我院药剂科严密成功完成捐献任务,成为上海市第例,医院第2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一群人的坚守努力——成立“于井子志愿者工作室”。于井子志愿者工作室成立后,开启“走出去+请进来”的后世博志愿模式。这支最初只有10多名爱心医务人员组建的团队,现已拥有名注册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小时的志愿服务团队。团队成员既有来自社会的爱心志愿者,也有专家主任级的医务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团队为患者提供门诊导医服务,病房“生命之光”临终关怀、“书香飘病房”、“健康馨园”、与你“童”乐等项目,形成颇具规模的品牌矩阵。吸引了众多青年白领、高校师生、病患家属和退休医务人员加入。由医护人员、党员、团员组成的医务志愿者团队,下社区、进楼宇、入学校,免费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健康科普讲座等系列活动,感人故事汇编成《牵手》一书并出版,大力宣传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四季之约——医疗专家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与宜川、长寿等社区结对,将优质的医疗咨询服务带到市民群众身边。
一个时代的创新探索——成立“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让志愿服务走向更深入的健康服务领域,公益港湾才能汇聚成公益汪洋。年《慈善法》正式施行的同一天,“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正式成立,通过科学管理,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先后设立了同心复明、劳模互助、助困温暖、康复圆梦、医药援藏五大行动,“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