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小城市的农村娃10年毕业后就在上海普陀区从事房地产中介的工作,那段经历还是印象深刻的。
当时上海普陀区房价已经每平方以上了。从事房产销售,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买房者和房东。炒房火热,印象中深刻的还是那位其貌不扬的阿姨,穿的很朴素,但名下4套房。她有套房子打算出售,准备卖掉换个更好的房子。和她聊起来,那真是滔滔不绝,阿姨也很乐意向我们这种房产中介的年轻人讲她的故事。
阿姨姓马,40多岁,是地道的上海人,起初也是普通的上班族,父母是单位职工,房子是分的。90年代上海房价也一二千一平,但那是工人工资只有几百块。后来大力开发,当时有个说法“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那时候浦东还有很多农田空地。起初浦东房子+没人要,到了年,浦东房价已经+,年房价已破万,到现在更不用说了。上海人有部分经历了这样的暴富神话,人传人,慢慢的,就有人意识到炒房是难得的一次机会。而马阿姨就是在06年才开始炒房,起初是让父母把自己家的老房子卖了,在普陀区找位置好的房产,付2套首付,装修好后,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过了2年房价翻一翻,就又把房子卖掉以首付的形式买了2套。
这波操作后,马阿姨在10年年底,已经有4套房产,她讲起自己的炒房过程也是乐此不疲,满脸的自豪。她的丈夫是位普通的上班族,她从开始操作炒房后,精力就放在看房,租房上。起初操作资金的确紧张,还向亲戚借钱周转,但一边看房,一边租房,慢慢的从她把最初买的2套房的其中一套卖掉后,她的经济压力就基本不存在了,租房的租金已经可以维持房贷。她丈夫的工资维持家庭开支。就这样4年,搭上了房价上涨的快车,在10年已经可谓家财万贯,衣食无忧,而且还在为拥有更多,更好的房子忙碌。
现在21年,又10年过去,普陀区每平方房价在6万以上,马阿姨如果炒房到现在,肯定已经是中国富婆级大妈的一员。
马阿姨的故事也是上海房产的一个缩影。她文化程度也不高,但就是胆子大,对上海房地产未来有很强的预估,死磕,终归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想必像马阿姨这样的人很多,预见了房价会涨,多多少少把握一次,人生就有很大的改变。她的故事对我来说冲击也很大,原来人生有很多机会,不止上班一条路。当然当初并没有深入的思考这些问题。
房价上涨起初都源于一线城市,然后开始扩散影响周边,其次传播到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