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疫”一线,总能见到基层干部忙碌的身影。在街镇、在社区,他们连续奋战,从组织核酸检测到配送保供物资,从代配药到帮助困难群体,诠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执着。“关键时刻要站出来”,是他们共同的朴素愿望和责任担当。
能坚持:感染后依然“在线”
“核酸检测结果待复查。”4月13日,看到这样的报告,浦东新区洋泾街道阳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丽娜心里“咯噔”一下。她知道,自己大概率是“中招”了。
赵丽娜所在的居民区有53栋楼、多位居民,是一个典型的老小区。3月21日,该居民区出现第一个阳性感染者。高峰时刻,整个居民区有一半以上的楼栋被封。大量的核酸检测、物资搬运等工作,都要赵丽娜带着7个社工去协调解决。
“知道自己感染的那一刻,我倒没有惊慌或害怕。只是担心其他社工也感染了,社区防疫受到影响。”赵丽娜说。被送到隔离点后,她仍然停不下来,每天抱着手机跟大家商量、布置各项防疫任务,“不能感染了就甩手不干了,要始终保持在线状态。”
赵丽娜(左一)和社工商量工作。(受访者供图)
4月23日,在两次核酸阴性可以出舱后,赵丽娜没有回家休息,回到居委会自我隔离了7天,“五一”前夕重新投入忙碌的社区工作。
“现在最大的感受是帮手更多了、心里更踏实了。市区两级派来10多名下沉干部、小区里有30多名前来报到的党员,大家成立了一个临时党支部,把小区里的志愿者发动起来,分成核酸检测、环境消杀、就医问药、特殊关爱等七个工作组,做到忙而不乱。”赵丽娜说。
常住人口约16万人的洋泾街道,目前已建立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发挥了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在大家努力下,社区的情况一天天变好。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一定能够清零和解封。”
“站在岗位上,就要独当一面。”嘉定区马陆镇崇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潘晓喆声音嘶哑,语调却冷静笃定。从3月初开始,这位“90后”社区书记就和居委会同事在办公室过着“集体生活”,睡椅子、沙发、行军床,24小时值守。
潘晓喆所带领的是居民口中的“最年轻”居委会班子:7名社区干部中5人是“90后”。
“面对‘大考模式’,我们一步步走了过来,社区目前已‘降级’为防范区。”潘晓喆说,“居民中,年纪大的把我们当儿女看待,年纪轻的拿我们当朋友相处,社区更加团结了,这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讲“战术”:不断探索和优化防疫措施
“希望把小区建设成同心守‘沪’下的一叶抗疫‘方舟’。”对松江区岳阳街道方舟园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樊晓岚来说,要当好这一叶“方舟”的“船长”,必须明确“战术”。从组织管理、就医配药、民生保供和物资消杀等四方面入手,樊晓岚带领居民区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和居民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和优化防疫措施。
“居民区由四个小区和一个商业广场组成,现有居民人。我们共划分四个网格片区,片长包干,楼组长驻点,并招募在职党员、居民骨干等名志愿者,全面开展数据排查、核酸检测、平安巡逻、就医保障、物资保供和环境消杀。”樊晓岚说。
电动三轮车经过改造,变成移动核酸检测车;使用在线文档小程序,一目了然地动态收集抗原自测结果;成立医疗保障小组,主动排摸统计小区内急需化疗和血透的老年人名单……把居民需求变成一个个“点子”并加以落实,努力之中,方舟园居民区已连续近一个月无新增感染者。
在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同济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立民同样面对着户、多名居民的大型社区。
“同济新村共有多个楼栋,小区南北、东西距离均超过米,内部纵横交错的主干道围合起一个个小型街区,每个街区的面积都堪比一所学校。”张立民说,居民区党组织进行了一次次头脑风暴,决定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指令要求的前提下,在大居民区里划分出“小封控区”,参照上海市实施“三区”划分的管控方法,实行类似的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
“同时,我们听取物业和业委会等方面意见,在‘小封控区’周边设计开阔场地作为核酸检测点,并规划好保障物资防疫车、垃圾清运车、消防车、救护车可进出的通道。”张立民说,划一块、清一块、解封一块,让大多数居民看到了希望。
用真心: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事
全国劳模杨兆顺退休前曾任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近20年。战“疫”当前,65岁的杨兆顺第一时间回到社区,化身“救火队长”,支援桃浦镇多个社区,解决疫情下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杨兆顺在居民区巡逻防疫工作。(受访者供图)
丰富的经验、有效的方法,都是让居民“心定”的“本领”,同样不可替代的,还有一颗“为老百姓做事”的真心。“面对居民诉求,要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杨兆顺说。
30岁的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南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冰冉觉得,经此一“疫”,自己成熟了不少。面对居民,他更理解经常从社区前辈口中听到的原则:将心比心,更理解踏踏实实为大家做事的重要性。“毕竟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这个城市能尽快恢复如常。”(记者郭敬丹、何欣荣、王默玲、龚雯)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