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十条措施》,措施相当的明确,就是为了给青少年减负,主要措施有禁止带平板或者手机进入课堂,严禁仅占体育课时,严禁小学1-2年级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一条了。不给小学低年级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小学生现在的负担真的已经很轻了,原先就已经取消了小学生的考试,期末考试也不再公布分数。现在又取消了家庭作业,不得不说和我们小时候比,现在的小学生真的很轻松。而且这样的措施不限于北京一城,而是已经推广到全国,很多地区都有类似的措施。比如南京市,南京市的教育局他们不准学校补课,不准学校考试,不准搞排名,不准公布分数,也不许按成绩分班,教育的核心变成了减负。小学生们倒是开心了,能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都没了,能不开心吗?可家长们就不开心了,减负说的很好听,可惜家长们完全不信这一套,很多家长都知道:谁信减负谁就是傻蛋,不是说这个政策不好,只是它没有实行的环境。学校的课业是减下来了,课外辅导的作业上去了;1-9年级不让考不让不让出分数不让排名了,中考、高考的分数排名分分钟让你现出原形。连辅导机构,都知道该如何吸引生源,起码这个广告打得很到位。“剧场原理”就是如此,大家本来都安稳地坐在座位上看喜剧,有个中间的观众看不到,选择站起来看,这样就挡住了后面的人。无奈之下大家都只能站起来,就陷入了“内卷”的境地,整体环境不变化,大家永远都只能站着。减负是可以减,但是减负两个字后面,是无数的教育资源撑起来的,我们有这样的教育资源吗?有的人可能有,前几天上海世界科学家论坛,上海华师大二附中的谈方琳同学,以少年科学家的身份作为代表参加论坛。在登上热搜之后,无数人膜拜她的经历,她毫无疑问是素质教育,她毫无疑问是“减负”了的。可她是什么样的经历那?小学就读于上海普陀区最好的小学,名字叫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多数都是华东师大教授的孩子,全上海最顶尖的小学。初中就读于上海延安中学,这是什么级别?这是长宁区最好的初中。高中是最牛逼的,就读于上海“四大”之一的华东师大附属第二中学,真正的超级中学。在外面报道的时候,一般都说她的父亲是大学数学老师,可实际上她父亲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院的院长,她刚表现出一点对数学的兴趣,她父亲就找了一个该领域内的权威教授,来教导她的数学。在外面这样一位教授出场要多少钱那?恐怕是有价无市吧。央视一部高考纪录片中,北京状元熊轩昂说了一句大实话:“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父母都是外交官,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想减负可以,教育资源越多,孩子的选择空间越广。同样是考上清北,从县中考上的清北,和从上海四大考上的清北,同样的结果,学生的成长轨迹有什么不同?从这我们不得不庆幸我们还有高考,很多人都说减负,减负也是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