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要像‘网购’一样方便”。自年上海市率先试点“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建设以来,三年时间,这种理念已经以生动的实践深入人心。普陀区在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中,坚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构建“一网一站三端”的“一网通办”总门户,持续擦亮“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普陀政务服务名片,全力打造标准化、普惠化、均等化、智慧化的全方位政务服务体系。如今,这张“金名片”释放的数字红利,深深融入了城市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市民,在“一网通办”平台获得了便利的办事体验。
从“进一门”到“进一窗”“像我们这样的贸易企业,要办理很多许可证,现在不仅只要跑一个窗口,还能当场拿到证件。”前来为企业办理食品销售许可的陈先生,在办事窗口提交了材料15分钟后,就拿到了《酒类商品零售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许可证。办事这样便捷快速,让陈先生没有想到,“太高效,比以前方便太多了。”
“这就是我们‘一业一证’改革带来的便捷。”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金岚岚介绍说,经过梳理行业目录,普陀区形成了开办便利店、浴场、健身房等25个“一业一证”改革的行业目录,并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一业一证”专窗,通过“线上专栏+线下窗口”的服务模式,实现让企业“只跑一次、只填一表、一次办成”。截至10月底,普陀区已经完成张综合许可证的制发证,涉及药店、浴场、超市、咖啡店(茶馆)和便利店等行业。
此外,为方便企业办事,普陀区还开设了企业“一网通办”服务专区,实施一口收件、分类审批、分类发证,在“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上有明显改变。开设一家新企业,从原先跑7个窗口变为1个专区,申请材料从39件简化到5件,办理时间从5天压缩到1天,而且从营业执照申领到后续刻制公章、领购发票等,全程提供帮办、一窗受理、一口发放大礼包,确保企业两天完成准入又准营。专区的设置,着力解决了企业反映较多的窗口忙闲不均、告知不全的问题,消除了事项兜底条款、模糊不清的表述,提升了人员规范服务和行政效能的管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进“综窗”,办事“不再难”。
这样“一个窗口”办成“一件事”,普陀区作了大量探索。据了解,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普陀区在去年上线的20项事务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完成了“企业许可证注销联办一件事”“药具发放一件事”等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其中,业务牵头部门围绕“六个再造”标准,完成“一件事”推进工作方案和办事指南等文档编制。“加梯一件事”更是被市政府办公厅升级为市级“一件事”,并更名为“加装电梯进度查”,普陀区成为全市试点区。
群众和企业办事从“进一门”到“进一窗”,也使更多人充分感受到了“一网通办”带来的便捷和高效。目前,普陀区共有28个“一件事”上线,截至9月底,“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总办件量为件。截至8月底,办事“好差评”的评价率由全年的50.43%,提升到92.4%,差评回复满意度为%。
从“数据壁垒”到“共享融合”“来了就办,省了‘跑路’和排队,大大节省了时间。”今年4月份,市民卢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事先通过“一网通办”的不动产登记“全网通”栏目提交了相关审核材料。接下来的审批环节,卢先生虽然没有“跑部门”,但数据在“跑”。
确权登记中心、房地产交易中心、税务局第三所通过审批平台,1个工作日就在网上审核完成所有电子证照和相关材料。在接到材料审核通过信息,完成网上预约后,卢先生来到普陀区确权登记中心一件事专窗前,现场办理不动产的过户、缴税,仅用时40分钟,就领到了不动产产权证。而原来办理不仅要跑多个窗口,和多个部门打交道,甚至人多时要排队3、4个小时,还要等5个工作日后再跑一次登记中心,才能领到产权证。卢先生不敢相信地直呼,“真的是太顺利了!”
越来越便利的办事效率,是怎么做到的?关键就在于“一网通办”不断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了政务数据的共享与融合。今年一季度,普陀区全面完成行政权力事项的“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共涉及26个部门,其中18个部门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科”,涉及依申请的行政权力事项共项,其中项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项集中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部门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共65人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
随着电子亮证、自助打证等一系列便民措施的推出,也让办事群众不再需要重复递交材料,不会出现“需要复印的材料太多”的尴尬。“‘两个免于提交’,这是‘一网通办’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区审改办汪莹说,普陀区制定了《普陀区巩固和深化“两个免于提交”重点工作的任务分解》,明确了各窗口单位及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及时间节点,并对全区线下大厅实际调证能力逐一排查,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涉及市政府部门核发的份材料应落尽落。“我们还开设了‘两个免于提交’主题模块,同步在PC端、移动端、自助终端上线,将证照清单和‘两个免于提交’事项的材料清单进行分类展示。线下各窗口大厅增设宣传员,确保办事群众知晓。”
从“一网通办”走向“一网好办”在普陀的政务服务中心,各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用“随申码”就可以实现扫码取号、健康核验,以及24小时自助机刷码办事;区公安分局积极推广“防疫一体机”,市民可以选择刷码、刷卡或刷脸(本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适用)进行身份验证并测量体温;区教育局今年第一次实行幼儿园入园报名可以使用电子证照亮证;真如镇高陵集市,率先实行了电子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电子证书联动,只要在线扫码就能够获取食品企业的信息。
让“一网通办”服务更好用、群众更爱用,普陀还在持续努力中。通过率先开展领导干部体验式“帮办”工作,让区领导以“陪办员”身份现场从企业群众手上“揽业务”,全程体验办事流程,与群众交流办事感受,查找办事中存在的“痛点”“堵点”。
为切实让群众办事能够一次办全、一次办好,普陀区对全区30个提供政务服务的窗口单位全部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区政务服务中心进行了全方位的迭代升级。10月15日,经过改造升级的普陀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通过大厅空间布局的优化,实现了项涉企事项全覆盖,综合窗口比例达到%,增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融入政务服务15分钟服务圈。建立了窗口后台纵向服务机制和跨部门横向服务机制,增加近平米70多个工位的后台,极大精简了审批流程。推进大厅数字化转型,提升“AI+一网通办”能力,建立智能辅助审批系统和审批业务知识库,信息自动填报,材料自动调用,实现政务服务窗口全程智能办理。在全市率先打造“不带照片办证服务大厅”,率先建立“普陀政务直播间”和“老法师在线远程客服”,实现坐席专家“面对面”的政策辅导,切实满足群众和企业需求,打通办事“痛点”“堵点”。
聚焦普陀“人靠谱、事办妥”这一服务特色,普陀区还对其中的“一网通办”普陀旗舰店进行了全面提升,从需求侧场景出发,聚焦个人事项和企业经营全周期,整合和展现了普陀区在“一网通办”中打造的特色应用场景,通过互动屏的形式,吸引企业和群众来尝试使用,培养“一网通办”用户的粘度习惯,引导办事人会用、常用、爱用“一网通办”。
旗舰店由1+6内容构成:“1”是一段1分钟小视频,以“普小二”为主人公,引领发现日常工作生活的需求(比如报税、开店、融资、就业、出生、办房产证、就医等),如何使用“一网通办”解决这些问题,引出“6”个一网通办特色应用。“6个特色应用”分别为一业一证、两个免于提交、靠普办主题服务、随申办普陀旗舰店、普小二网办小课堂、企业专属网页。截至9月底,旗舰店共获得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