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统管”平台就好比街道的中枢大脑,是一个涵盖了社区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社区党建、自治共治以及综合数据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基础数据就好比城区运行管理的“神经元”,把“神经元”串联并打通,“中枢大脑”才能运作,城运中心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指挥中心作用。
“一屏观全域”,让辖区境况更直观
万里街道城运中心以公安实有人口数据库和测绘院GIS地图为最底层数据,叠加了社区老人、重点人员、党建、平安建设、服务经济等33个条线的数据约8余万条,形成数据池。通过为社区建档、为家庭画像、为个人做标识,三个维度对社区、居民和家庭建档立卡,形成了48项个人和家庭属性标签,全域展示辖区民生基本体征。将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涉及街道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撒点上图,在地图上点击任何一个点位,就可以显示其周边15分钟范围内养老、教育、生活、政务等服务设施,辖区情况一目了然。
万里3.3平方公里的街道范围内,被划分为、两大网格区域。两大区域内个点位已实现街道城运中心可调取探头的基本覆盖,从而为社区治理问题的快速发现和处置奠定了基础,也为最终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万里”做好了准备。
探索应用场景,让社区治理更“智慧”
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万里街道把垃圾分类工作一并纳入了“一网统管”平台,开发了专门的应用场景。
“您好,您已进入垃圾分类监控区域,现在不在投放时间段,请按规定投放时间投放。投放时间为早上7点到9点,晚上18点到20点。文明投放你我他,保护环境靠大家。”一旦在非投放时段,有人员出现在投放监控区域内,投放点的录音设备即会自动播放宣传语音,提示居民要在投放时间段进行垃圾投放,现场录像设备也会将乱投放行为进行自动抓录。
而这一幕在城运中心的大屏上也已被工作人员抓取到,工作人员可通过对讲系统对未按要求投放的居民进行及时劝导。此应用场景已在万里辖区26个小区78个点位使用,智能化监管使垃圾分类处置更高效。
物联感知自动发现
城市运行要真正做到智能化管理,物联感知系统的建设是重要的一环。万里街道已有智联普陀神经元传感器个,分布在万里街道各个社区,包括火灾烟雾监测、帮扶群体人体活动监测等功能。这些传感器一旦报警后,物联感知系统会第一时间将报警信息推送到物业、居委及街镇相关处置人员手机端,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达到现场进行处置并在手机端提交结案,大大提高了社区管理自动发现的能力,同时实现了闭环管理,提高了处置效率。目前,万里街道的神经元传感器日均报警量在20-30起左右,结案率%。
防疫常态化管控
当前处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根据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居家隔离点每一户都安装了智能门磁和视频监控设备,万里街道将此套智能监测系统也接入了“一网统管”平台,在城运中心的大屏上可清晰地看到当前全辖区内所有居家隔离户的情况,一旦隔离户有开门进出的现象,平台会第一时间跳出报警信息,并自动截取并保存开门前后15秒的监控画面,同时在疫情防控人员的手机端进行推送,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00:05“一网统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和简单应用的智能化,而是要用“大数据思维”实现政府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决策”到“智慧决策”的转变。下一步,万里街道“一网统管”工作将重点围绕民生焦点,如生态环境、交通道路、社会治安等领域,建设可以感知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