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000多名居村党组织书记奋战在抗疫

公益中科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在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刻,上海多名居村党组织书记带领着社区工作者,同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物业服务人员以及社区志愿者一起,连续奋斗在社区防控一线,守护着居民们的共同家园。

这群“社区头雁”,要组织落实封控措施,安排生活垃圾收运,要保障居民生活必需的快递、外卖实现无接触配送,要维护好核酸检测采样秩序。病人老人就医配药,要找他们;政府物资分发,要找他们;阳性感染者转运,也要他们协助……“你们出不去的门,是他们回不了的家。”这句流传的话,正是许多居村党组织书记的真实写照。

吃住在一处,工作连轴转

疫情期间,为了保障社区运转,很多社区干部把家“搬”到了居委会办公室,吃住在一处,工作连轴转。

在先后支援“转战”了三个居民区后,徐汇区田林十三村党总支书记苏嵘累得声音沙哑,但仍然挺直着腰板:“任何时候队伍不能垮,人心不能散,就什么都不怕。”

在最艰难的时候,苏嵘是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们的“主心骨”。3月8日,田林三四村接到通知,小区需要进行封闭。年轻的居民区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从未经历过如此阵仗,瞬间有点懵。接到街道电话,苏嵘毫不犹豫答应去增援。帮助维持核酸检测秩序,让老人和孩子从队伍中撤出来,单独排成一队,让志愿者的力量集中到有需要的地方。

田林十四村居民区书记因病住院,苏嵘再次成了“救火队长”,被任命为十四村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书记。这一次,她在居委打地铺,一连经历了十几天。苏嵘的付出被居民们看在眼里。从开始每天几十通投诉的电话,到后来十余支志愿者队伍成立,居民的情绪慢慢平复。“我相信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我随时准备着,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苏嵘说。

普陀区宜川路街道赵家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杜佳敏也住在办公室,手机24小时开机,“这对居民来说也是一颗定心丸”。

“小区封控,下午4点左右两组医护人员会到你们小区,晚上11点前要完成所有居民的核酸采样任务。”杜佳敏接到上级来电。赵家花园居民区有余户余人,老年人占了50%以上。她拿出小区地形图,和大家一起设计方案,挂图作战,拿出居委会所有的台子,放在每栋居民楼下面。这种“分块包干”方式的效率,在两次核酸检测中得到充分体现。

杜佳敏还将居委会的办公手机由一部增加到四部,并向居民公布号码,提高居民咨询电话的接通率,24小时专人接听,解决居民吃饭、就医、开证明等各种问题。这位“80后”女书记针对“家人们”的各种诉求,总是想尽办法帮助解决。

凝聚一支甘于奉献的队伍

“70后”的苏嵘说,她有信心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因为身边有一批愿意出力的志愿者。“80后”的杜佳敏也说,一批年轻志愿者跟她奋斗在一起,聚起了“星星之火”。

善于组织发动社区的力量,这是社区干部能成为“头雁”的成功秘笈。

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耀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龙全对此深有体会。耀江花园小区接到封控通知后,林龙全连夜召集小区党支部正副书记、业委会正副主任、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物业经理以及社区工作者召开紧急会议,大家一起商讨小区封闭期间的管理方案,并迅速集结成立起“耀江社区党员先锋队”。

林龙全特别提到“协同作战”。他说:“在街道、疾控部门、医院、公安系统、城运系统、社区党组织、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特保队员等各部门协同作战下,为业主筑起了战斗堡垒和安全屏障,我们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隔离首日,我们第一时间从社区招募了多名志愿者,其中有警察、医务工作者、通信工作者、银行工作者、科技研发者。”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公租房党支部书记石金樱说,她工作的馨逸公寓是一处市筹大型公租房社区,有32栋楼、套房源、近住户。得知社区要封闭管理,“90后”石金樱选择“逆行”住进了馨逸公寓。

在石金樱看来,封闭管理等疫情防控的“非常举措”,是对党建基础的一次集中“大考”,是对社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次“实战检验”。以往日常工作中开展“公租房党建”形成的坚强组织纽带,让为民服务真正深入“家门口”、把“齐心抗疫”的思想共识落到群众心坎上,引导租户从社区治理“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也为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的“一呼百应”找到了答案。

“组织力量是无穷的,”青浦区夏阳街道青松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蒋雪华深切感受到,“支部能够发挥这么大作用,离不开全体党员的努力。”在疫情防控中,社区充分用好“双报到”在职党员队伍,针对性设置采样点PDA扫码员、信息员、登记员、秩序员等岗位,明确人员分工和职责,做到“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切实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社区群众纷纷向党员看齐,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安全防线。

用心用情解决居民急难愁

一个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直管公房居民楼要封闭管理,而里面平均2户到3户居民共用一个卫生间。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瞿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计玉芳得到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不能把问题扔给老百姓处理”。

如何做到防疫、居民生活两不误,经过集思广益,又请示街道防控指挥部后,居民区党总支决定采购一批塑料小马桶,并将每户人家使用厕所的时间进行规划,精确到每时每分,确保居民在使用卫生间的过程中全程无接触。

一个小小的塑料马桶,一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虽然微不足道,却是一线社区工作者们群策群力、度身定制的办法,切实为大家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同。

在长宁区华阳路街道陶家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商琳与她的团队奔波在防疫工作一线。一位被封控的居民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3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