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病毒阻击战中,他们不特殊,却不可或缺

本文转自:青年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蔡娴

“某某酒店流调、核酸、转运。某某小区XX号,核酸采样XX个……”在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中,公卫人员正顶着一张张疲惫、浮肿的“隔夜脸”,不断接收着新的防疫信息和任务。近一周的时间里,在普陀区长风街道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科办公室经常能看到这样相似的场景。自1月10日收到本次疫情防控相关任务以来,白玉社卫的全体职工,特别是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公卫人员、护士等已在寒风恶冷的环境中连续奋战了多个小时。

“能为防疫发挥一点余热,就蛮开心的”

白玉社卫党支部书记储杰介绍,在这一轮疫情中,整个普陀区的采样任务压力很大,在近一周的时间里,白玉社卫辖区内就涉及上万人次的采样工作。因为人手不足,大家都在超负荷工作,很多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

门诊护士朱珠就是其中一个,这段时间她不但要负责上门核酸采样,还要兼顾日常的本职工作。她说,从事护理工作18年来,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

朱珠此次的任务是为分散在各小区的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上门做核酸采样。因为任务紧急,人手不足,只能一人一车“单打独斗”。她记得最忙碌的一天,自己从早上8点一直忙碌到凌晨2点多,几乎没有停歇过,连水都顾不上喝。

让朱珠有些委屈的是,在采样的过程中,她因为身穿防护服被嫌弃“脏”,有人认为接触防护服就有接触病毒的风险。

有一次采样,因为走廊有些暗,而对方又是个大高个,朱珠本希望能搬两个板凳坐在门口,方便采样。然而,对方却嫌“脏”不让她坐,也不愿意蹲下身,朱珠无奈只能踮着脚完成采样。“我们的防护服其实是很干净的。”朱珠解释,为了避免让被采样者有交叉感染的风险,每去一栋楼自己都要换一套新的防护服。

最忙的那天,朱珠换了30多套防护服,“为了节约时间,我一般都会在车上穿防护服,常常一天跑几十家,不停穿脱,不仅耗体力,也容易晕车”。有天晚上,由于没空吃晚饭,有些低血糖的朱珠一度跑得晕头转向,对自己发出了“我是谁?我在哪儿?”的“灵魂拷问”。但定了定神,她又继续赶路。

不但要与时间赛跑测核酸,朱珠还要频繁向被采样者解释情况,有一天,由于反复解释和沟通,让她的喉咙几乎说不出话来。有人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测核酸,有人因为自己有鼻炎抗拒做鼻拭子……朱珠说,大部分人都很配合,也体谅医务工作者的辛苦,碰到少数不配合的,她只能耐心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不过,说到这些委屈和辛酸,朱珠都只是一笑而过,她说,自己也遇到了很多暖心的人和事。比如,有人一个劲地想往朱珠的包里塞水果,虽然被她婉拒了,但仍然觉得心里暖暖的。“有时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你们辛苦’,我都觉得好像没有那么累了。能为上海的疫情防控发挥一点小小的余热,就觉得蛮开心的。”

储杰告诉记者,在这次密集的流调、核酸采样任务中,医务人员们经常会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但他们总能一一化解,完成任务。在某小区上门做核酸时,社区科科长秦征魏还遭遇被外来租客辱骂、殴打的威胁,但他毫不退缩,有礼有节进行劝导:“你可以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但我的职责必须要保护你们的健康安全,希望你尽量配合。”外来租客顿时也被感动了,积极配合核酸采样。“为跑赢病毒,我们唯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最大力气,拼出最快的速度。”这一线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心声。

“我们的医务人员回到科室里,我总是劝他们能休息就尽量休息,但他们的脑子里满满都是:哪些人需要转运?还有多少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需要做采样?因为记挂着这些事情,想睡也睡不着,只想着尽快解决问题。当他们真的感到疲惫的时候,往往新的任务又来了。”

“大家都在忙,我不是特殊的一个”

封闭楼宇、场所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与街道、属地物业、派出所、城管等各部门密切联系,沟通交流,传达最准确的疫情防控措施。参与这项工作的,是被同事们亲切称作“外婆”的许莉萍,因为只要有经验丰富的许莉萍在,就会让大家觉得很安心。

作为预防保健科主管护师,许莉萍从事公卫工作已39年,期间参与过抗击SARS、H1N1甲流、H7N9禽流感等疫情的防控工作。她这次主要负责场所排查、封控、重点人员转运等工作。经验丰富的她还参与了此次环球港临时防疫管控的协调工作。

穿上防护服的她在透明面屏下有条不紊地指挥:“物业经理请安排保安站在每层出入口、物业工作人员每层5人一组指导楼层客人打开手机扫码做核酸、保洁人员听从防疫人员消毒、志愿者录入核酸检测人员的信息……”干练、从容的“外婆”在现场指挥长达16小时。

商场临时封闭管控,免不了要处理突发状况。比如,有一位商场员工因为不慎摔倒磕伤了下巴,伤者担心牙关节脱臼,该如何处理?

按照常规的做法,逐级上报,通过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再闭环转运回去进行48小时的封控。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对于伤者和工作人员都不是最优解。于是,经验丰富的许莉萍就进行了紧急处理:她先是帮伤者做了细致的检查,在判断没有骨折、脱臼的情况下,再为伤者进行清创消毒,并安抚情绪,让对方放下心来,等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许莉萍还遇到了一位独居老人,女儿远在澳门,但他急需冠心病的药品,许莉萍就帮助老人紧急联系了亲戚取来药品。她还协调商场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了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老人的安全和情绪稳定。

此外,许莉萍还贴心地与老人的女儿通了电话,说明了情况,让她放心。1月14日晚,商场在结束48小时防疫管控后,孩子、老人等特殊群体被安排优先离开,这位老人也得以在解封后第一批离开商场。

说到自己的工作,许莉萍只说:“大家都在忙,我不是特殊的一个。”但谈及同事们有的强忍病痛,有的放下儿女,有的自顾不暇却仍会帮助隔离人员照顾家猫……回想起这些天的诸多不易,许莉萍动容地留下了热泪,“真的,他们真的都很不容易”。

来不及伤感太久,许莉萍马上又要投入到连轴转的工作中,她即将要赶去新增的集中隔离点,培训工作人员怎样穿脱隔离衣……流调数据每天都在更新,不断都有新的任务需要他们进行上门采样、转运等工作,穿好防护服,他们又要继续投入到防疫一线中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蔡娴

编辑:陆天逸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8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