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彰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为两纲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上海市管弄新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德育为核心,民族精神教育和中小学生命教育(简称“两纲”教育)已成为推进上海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有力抓手。

“两纲”教育强调持续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注重五育各自特有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经过持续多年的推进后,“两纲”教育为课堂教学带来源源活水:不断创新的教育形式,不断拓展的育人载体,不断丰富的学科交叉与融合,让中小学课程德育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彰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强调德育为先。在上海,多年来,彰显学校特色和贴近学生需求的“两纲”教育便是最生动的实践之一。每年为贯彻“两纲”教育而举行的现场会,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不仅提升了广大教师的育德能力,而且提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宝贵经验。

▲上海市凌桥小学学生争当小小接班人

▲黄浦区初中化学展示课《石灰石钟乳石》

▲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足球展示

▲松江区学生在“两纲”教育现场会上表演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学生体验食堂劳动服务岗

举措落地,“两纲”教育展现新成效

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年6月,《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发布。“两纲”教育的目标有极强的针对性,其在上海此前实施德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整体、科学、有序地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合进各学段、各学科,进一步提升德育实效。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旨在筑牢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确立远大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纳入上海市基础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上海教育的实际,挖掘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治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体系。把广大学生培养成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海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则是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两纲”教育现场会上学生表演情景剧

为搭建学校“两纲”教育的经验交流平台,“两纲”教育现场会应运而生。从年开始,上海市教委和有关区教育局合作组织,每学期举行1次上海市中小学贯彻“两纲”教育现场会。多年来,伴随着“两纲”教育现场会的不断演进,“两纲”教育的内涵也进一步深化。新时期“两纲”教育更加强调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载体,提倡将内涵丰富的德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成为课堂内外滋养学生的丰富“养料”。

课程德育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学校需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课程德育要与学生所思所想相契合,教师要解答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年,在“两纲”教育现场会松江区专场,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第一批11册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正式发布,由此推动了课程德育新进展,使得“两纲”教育在学校课程教学中有了更加深入的落实。

“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为何那里被称为美丽富饶之地”“如何理解西沙群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的语文课上,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等,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体会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并有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祖祖辈辈”一词的意思,使其了解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由此强化学生的领土认同,提升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学生正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十年来的“两纲”教育现场会,从学科贯彻“两纲”教育的优秀课例展示,到区校推进“两纲”的典型经验交流,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学习领域的鲜活教学经验在更大范围内被基层学校的校领导和教师所了解,为学校教育进一步落实育人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德育和课程是自然融合的,学校必须真正把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与智力开发、身体健康、美育修养和劳动创造的过程相统一。随着“两纲”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不断创新育人载体,扎根校本,充分挖掘课程育人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学有所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松江区语文展示课

▲黄浦区思政展示课

劳动育人,扎根“校本”各展所长

推进“两纲”教育与落实劳动教育关系密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美劳动,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加强劳动教育,对于培育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劳动意识和学习劳动本领,健全健康人格,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强大做贡献的远大志向,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校该如何结合校情,融合“两纲”教育要求落实劳动教育?上海各学段各类学校依托课堂主阵地和各方面资源,不断丰富“两纲”教育内涵,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完善育人载体、创新育人形式、实现育人价值。

静安区安庆幼儿园发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随时可以观察到幼儿劳动的行为,劳动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安庆幼儿园,教师将游戏与劳动教育融合起来。如,在游戏中模仿劳动的过程,为宝宝擦鼻涕,学妈妈做饭菜,模仿警察叔叔指挥交通,化身消防员去救火等。小班幼儿的“娃娃家”活动通过模仿劳动的过程,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家庭劳动、成人工作的乐趣。

▲上海市安庆幼儿园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劳动乐趣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学校通过“活力劳动乐园”校本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积极培育“新时代小小幸福劳动者”。在劳动周成果展示中,一年级的学生向全校师生展示了他们穿脱雨衣的个人技能;二年级的学生展示了“我的房间我做主”内务管理劳动成果;三年级的学生用微视频的方式展示了自己动手择菜、洗菜、切菜的家务劳动过程;四、五年级的学生则将农庄里成熟的菜做出了美味佳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皆有所获。

▲浦东新区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劳动教育小报

上海市新港中学打造了一所“没有保洁工”的学校,校园保洁工作几乎都由学生完成,学生全员劳动实践和学生自主管理已成为该校劳动教育的一大亮点。学校设置了“公共环境包干区、班级教室、专用教室”等三大劳动实践区,并根据班额数划分12块劳动实践区,各班按要求对各自劳动实践区进行清洁打扫、卫生维护、保洁整理。根据打扫难易度,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各班分别实行每天2次、每天1次、每周1次的清扫制度。学生自管会负责检查、评比,每周公布评比结果。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养成了劳动习惯,懂得了要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同时也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学会合作、品味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助力莘莘学子健康成长。

▲上海市新港中学学生在学校打扫卫生

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建立了占地6.5亩的“曙光中学农垦实践基地”。学校注重劳动实践为价值导向,开发农耕校本课程,基于“农耕实践基地”的真实场景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着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努力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品牌。目前,基地已成为学生了解自然、学习农业知识、开展劳动实践的重要场地。学校还将学生种植的蔬菜拿到食堂加工成爱心菜供学生免费加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辛勤劳动后自给自足的幸福感。

▲上海市曙光中学学生在基地劳动收获亲手种植的果实

这些年来,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上海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校结合学校特点以及所能够动员的社会资源,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展受学生欢迎、家长赞同的劳动教育实践,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提供学生更多学习劳动、参加劳动、体悟劳动的机会。

区校协力,建设劳动教育的系统工程

上海市推进“两纲”教育,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区域层面的系统设计和规划也很重要。上海市普陀区对区域劳动教育做出总体规划,在区域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具体指导、支持和保障,充分应用区域劳动教育资源,建构区域劳动教育的一体化模式。

普陀区建构素养导向的劳动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在幼儿园阶段以游戏活动、感知劳动为主,小学阶段以习惯养成、劳动体验为主,中学阶段以理解劳动意义、掌握劳动技能为主,形成学段递进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随着今年4月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的发布,普陀区对中小幼如何建设劳动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将劳动课程规定的劳动内容横向划分为日常生活、日常生产、服务性劳动,纵向划分为家政类、园林类、工业技术类和工艺类四个模块,共计开展四大模块、十六方面的劳动教育实践。

普陀区鼓励区内学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借助曹杨新村(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这一重要资源,打造了劳动教育的特色品牌。年落成的曹杨新村,曾经迎来首批住户——沪西各工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普陀区的工人新村里,孕育了徐虎、于井子、金晶等为代表的新时代劳动模范,曾住过多名劳模及先进工作者,承载着共和国建设的光荣传统。普陀劳动人民对“红色热土”的奋斗与憧憬,激励普陀区教育工作者一代代接续传承,在教育教学中弘扬劳模精神,培育劳动精神,追求工匠精神,努力让每一个普陀学子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的奋斗者。

坐落于曹杨新村的上海市兴陇中学自年起开发“聆听你的故事,汲取成长力量”为主题的“劳模课堂”系列实践活动。学校通过社区内“在职劳模岗位体验”“退休劳模口述历史”“家长中的行业精英职业采访”“劳模后代讲家教家风”等形式,分类别、分对象、分步骤实施活动。“劳模课堂”每学年在八年级实施,四年来有近名学生参与了活动,有12位在职劳模提供了学生“跟岗体验”,有许多位家长参与了“职业采访”。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尊重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在校园里蔚然成风。学校还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将采访劳模等多种劳动教育活动成果汇集成生动的教育材料,形成学校教育的特色。

▲兴陇中学学生参观全国劳模张华工作室

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首任校长姚幼钧先生立下“爱劳动、会劳动”的规矩,这已经成为这所学校的办学基因。学校形成了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学劳模—懂尊重—强本领—重实践”四级劳动教育课程链,引导学生在出力流汗、动手动脑的劳动实践中增长才能、磨砺品质。学校以“‘情’扫天下”为主题,用好区内的劳模资源,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到普陀区环卫班组参与跟班劳动,以劳模为导师,与“城市美容师”同劳动,切身体验环卫工人的艰辛和奉献。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学生跟着环卫工人参加“情扫天下”的学生劳动

普陀区还倡导学校将劳动主导权放给学生,鼓励他们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参加校内外各种劳动实践。在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学生就是校园空间的设计师。学校的“梦想+”劳动课程以“改造校园,创造美好校园生活”为总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发现校园空间合理改造和功能提升的小项目,提出“劳动项目申请”开展相应活动。“梦想+”劳动课程,在让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浓浓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劳动光荣、劳动成就的不易。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开展的劳动教育中,学生可以模拟自主选择职业,体验职场生活情境,学生在“跨学科问题构建”“职场人物对话”等情境活动中,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上海市洵阳路小学学生在“创业投资会”上

向“投资导师”陈述产品的设计思路

结语

在上海,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由来已久。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设劳动技术教育必修课,编制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标准,上海市中小学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继续探索和深化劳动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示,上海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实践步履不停。目前,上海已建立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的服务性劳动基地多家,学生劳动实践岗位87万多个。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提出,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我们对劳动教育应有更新、更深的认识。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上海建设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加快探索和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开展劳动教育的新路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教育传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塑造、能力锻造、人格养成。“两纲”教育,重在育人实践,要求学校课程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向同行。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使命,强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担当,坚定推进学校德育向纵深发展。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各区学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90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