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如镇街道,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志同道合、齐心协力,与居民一道传递着浓浓温情和全力以赴的力量,上演着一幕幕温暖人心的画面,共谱一曲团结大爱之歌。
4月中旬,上海进入防控关键时期。街道“90后”机关干部、区级机关志愿者、增援社工挺身而上,组成“后援团”迅速支援北大街居民区,一起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后援团”讨论防疫相关措施
这支团队虽是临时组建,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着铁肩担当,助力北大街小区在两周内迎来了疫情“拐点”。
一位有担当的90后
浦家俊挨家挨户地敲门通知
年出生的浦家俊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年龄最小的,但面对这次疫情,他挺身而出,成了居民区抗疫的“主心骨”,也成了小伙伴们心中的“大哥”。
3月31日起,作为中鼎豪园居民区联络员的他带着简单的行囊入驻小区,全面负责居委会疫情防控工作,一天只能睡3、4个小时。而在防控的一个多月以来,物资运送任务几乎每天都有。每次完成特殊楼栋物资运送后,浦家俊防护服下的衣服都全部湿透,只能简单擦拭一下之后再次投入抗疫工作中。
当中鼎豪园居民区疫情趋于稳定,他又临危受命,被调至北大街居民区负责防控工作。北大街小区的“作战”任务更复杂,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整理出所有特殊楼栋的基本信息表,确保责任到人、不留盲点。
不论是抗原试剂的分发、检测结果的统计、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维护、居民们的问询指引、还是搬运防疫物资等,他都全力以赴,坚持“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有召必应的战疫“一姐”
59岁的杨英娣是这个团队中最年长的成员,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杨姐”。她曾多次参与各类攻坚任务,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本该是退休的年纪,但在看到组织需要她时,当仁不让地返回“战线”,成为战疫“一姐”。
刚成为志愿者时,对于纷繁复杂的抗疫任务和老百姓的需求,杨英娣并不是十分了解。但作为北大街的居民,她又有着天然的优势,她既是下沉干部眼中的“活地图”,也是居民区眼中的“话事人”。
杨英娣在为居民解答
为了让特殊楼栋居民及时掌握信息,居民区组建了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