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营商环境上海去年日均诞生1665

        

.91万户,这是截至年底的上海存量企业数,相当于每10人就拥有1户企业,“密度”甚至高于年同期峰值。

上海这片创业与投资的热土“温度”不减。年,上海新设企业41.79万户,日均诞生企业户,数量比创下新高的年分别增长了13.7%、12.8%。相当于每个人在一年内新创了17户企业。

经历疫情冲击,各类新设市场主体仍如雨后春笋,这是对营商环境的充分肯定。过去一年虽然挑战重重,但更多创业者、投资者相信上海能让他们危中寻机、逆势飞扬。

放:包容审慎,便利店也能跨界

对新事物包容度的高低,能体现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底气”有多足。

从无人果汁制售机到第一家盒马鲜生,从星巴克咖啡烘焙工坊到无人超市,全新的食品经营业态始终对上海青睐有加。因为上海一直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只要坚守不违法、不扰民、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等底线,就欢迎、鼓励。

星巴克烘焙工坊内,透明隔离护栏隔开了生产区和就餐区,既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又不影响消费体验,此前,按规定必须用整堵墙隔开生产区和就餐区

但包容不是纵容,对于新业态,上海专门建立了“绿色通道”和风险评估机制。监管部门组织食品卫生、包材安全、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等领域的专家,评估发现新业态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指导其整改规范;通过评估的,在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管下,快速纳入许可管理。

去年8月,新课题再次出现。网订柜取是上海新一轮“早餐工程”重点支持的创新模式,市场监管部门出台意见明确,审核各类饭店、饮品店时,允许将取餐等候区、自助取餐柜等面积计入就餐场所面积,各类饭店、饮品店的食品处理区面积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不设上限。

这意味着,即使没有桌椅,也可将自助取餐柜视为就餐场所,其占地面积等同于就餐场所面积,还不用纠结就餐场所面积太小的问题。

多家“盒小马”门店顺利拿到主体业态为饭店的食品经营许可证,8月12日统一开张,用丰富的早餐品种温暖千家万户。

普陀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检查即将投入实战的自助取餐柜,盒马方面表示,每天会对柜体进行至少3次的清洁及消毒

这一“放”,还促成了“跨界便利店”的诞生。

去年8月27日,上海逸刻新零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西路店的许可证完成变更,主体业态一栏新增“餐饮服务经营者(全部使用半成品加工)”,店内新增两个煎饼台、一块炒饭铁板和一台炸品机,煎饼果子、蛋炒饭……现场制作加工的热食增加了五六十款,让吃惯了微波炉加热三明治的上班族纷纷闻香而来。

管:无事不扰,“免罚清单”有温度

管理就是许可、处罚,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疫情期间,监管也应有温度。

去年,上海生态环境管理领域的首份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出炉,明确涉及建设项目、大气、固体废物、噪声、环境管理等5个生态环境领域的11种初次轻微违法行为,如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将不予行政处罚。

临近年底,上海市场监管领域的第二份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也开始征求意见。

上海高中压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生态环境部门依据“免罚清单”,认定该企业相关违法行为属于首次被发现,当场整改,且已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不予行政处罚。

执法人员开展了批评教育、指导约谈,让企业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正,以免再明知故犯。

“如此监管,直击人心!”企业负责人胡照国表示,相比一罚了之、“反复罚,罚反复”,有温度的监管方式能帮助企业从根本上找到并解决问题,他们更能发自内心地敬畏法律。

良好的营商环境,既要能“有求必应”,也要能“无事不扰”。

徐汇区市场监管部门将所有执法检查任务分为三种颜色,每种清单都明确了任务来源、执法检查内容、完成时间等细节。

在此基础上,监管部门每个月对清单进行一次梳理,能够“合并同类项”的任务,就不让基层市场监管所再分派人员分开执行。

如果没有拿到“三色清单”,市场监管人员一律不得对企业开展监督检查;监管人员上门时,如无法出示相关清单或告知书,企业可以拒绝接受执法检查。

“以往过年前,各路执法检查应接不暇,难免对正常经营造成影响。”徐汇日月光中心副总经理章吾介表示,监管和检查的频次低了,效率高了,让疲于执行各项任务的基层市场监管人员和疲于接待各路检查的商户都松了口气。

服:精准定制,“一业一证”先试点

找准难点、痛点、堵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这样的“店小二”服务是吸引众多经营者的魅力所在。

小小一枚印章的变迁,就展现了这种魅力。去年4月,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电子执照和电子印章的同步发放,3家企业使用手机下载领取了电子执照和电子印章。

通过视频连线,远在常州的王华兴奋地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与纸质版营业执照同步“诞生”的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

“跑到窗口申请,如果资料没备齐或忘带了,还得回来取,很折腾。”上海克寒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赵国敏表示,以往电子印章需要领到纸质执照和刻制实体印章后再另行申请,现在已和电子执照同时发到了手机上,可在网上办理登记注册、年报公示、涉税事项、“五险一金”等各类业务,这些是实体印章无法实现的。

8月,上海再进一步,交通银行上海市个网点打通了“无纸化”开户的“最后一公里”,尝鲜的经营者纷纷“轻装上阵”——只带手机和身份证,在预约时间到银行网点柜面开户即可。

营商服务举措不断升级,更大的市场准入便利已在酝酿。

去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市场准入“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将企业需要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过去由国务院部门实施的25项许可等事项改为委托浦东新区受理和发证,实现市场主体“一证准营”、全国范围有效。

宾至如归,近悦远来。一大批高质量企业将上海作为资本“避风港”和转型升级的根据地。

数据显示,年,上海新设企业注册资本达2.76万亿元,对外标榜的“身价”同比前一年增长了34%。

其中,浦东新区新设的内资企业中,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就超过户,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

放在上海郊区,破亿元的“读数”也屡见不鲜。去年前11个月,奉贤区注册资本不少于1亿元的新设企业有户。

其中,落户上海临港自贸区的蒙萨斯(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折合人民币61.5亿元,其股东之一是总部位于伦敦的金融服务公司。

注册资金27.7亿美元的视纽(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落户奉贤,其占股80%的大股东也是境外投资者。

不仅“身价”高了,大多新设企业选择的行业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这些新设企业的数量占到去年新设企业总量的七成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十分明确。

去年10月9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实施意见》正式施行,允许企业在名称和住所中使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字样,增强企业认同感、归属感的同时,提升他们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品牌影响力,增加他们潜在的市场机遇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作者:陈玺撼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25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