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上海创新园捷报频传中以合作未来已

北京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宋杰)年是中以正式建交30周年。近年来,双方决定将重点放在深化创新合作上,将两国经济的合作定义为创新的全面伙伴关系。

年,两国成立了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JCIC)。通过这一机制,双方在医疗领域优先展开合作。

年,中以两国《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启动,进一步推动促进以色列创新创业企业迅速准确对接中国市场,务实推进中以项目合作落地。

创营TOP是上海市普陀区和临港集团通过区企合作、品牌联动,联手打造的新型孵化器。

《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双方加强创新引领和机制保障、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人员交往,双边关系和合作内容持续深化,创新全面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在年1月24日签署的《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中,双方决定深化在医疗保健、应急准备、医务人员培训等领域的合作。医院与Rambam和Ichilov(Sourasky)(注:以色列领先的医疗中心)的合作。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爱德华先生(宋杰摄)

他们为什么来中以创新园

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桃浦智创城的中以(上海)创新园是落实《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的创新载体,于年12月5日开园,截至目前,已经集聚了近90家企业和机构,其中有近一半以色列企业或与以色列相关联的企业,还有一半来自其他国家或本土创新企业,开园2年多,产出的有效知识产权突破件。

今年上半年,中以(上海)创新园在上海普陀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克服疫情冲击,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积极将中国市场、资本与以色列等海外企业对接,引进一批优质企业、项目、机构。经过中以两国科学家和企业的努力,园区已成为推动中以两国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

加油中以(上海)科技有限公司CEOROYGRINFELD表示,他过去7年一直在中国工作,为中国和国际品牌开发产品,“我们将以色列的创新与中国的制造和生产能力结合起来,一路走来获得了许多忠实客户。比如萌大圣,他们一直为中国和国外生产自行车,而我们负责所有的图形设计和网站。在中以创新园办公非常舒服,就像在家里一样,感觉到安全,尤其是作为在中国的外国人,我们感到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小社区。”

螳螂慧视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完成了1.38亿元A轮融资,同时在创新园设立了中国总部。“从我们第一次和园区工作人员接触到最后入驻,前后不到1个月时间。本轮资金将持续投入到3D技术、软硬件、光学的研发,加速元宇宙和全息影棚的市场化落地,未来我们也会持续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加入。”公司CEO陈玲说。

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许磊介绍说,他们通过中国原创脑手互动外骨骼技术,医院进行医工合作,其相关的医学理念与工科核心技术处于国际引领水平。园区为创业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医药注册等一站式服务,非常高效便捷。

北京健康盒子发起建立安徽盒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于年联手以色列MedCu公司,研发、生产并销售新冠病毒高效灭活防护口罩,可灭活99%以上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年销售额高达3亿元。

年,北京健康盒子再度联手以色列MedCu公司,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入股方式进行合作,进一步开发了灭活汽车滤芯、空调净化器净水器滤芯以及地铁、高铁、公交车空气滤芯,针对个人全空间实现灭病毒防护。

上海海布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安徽盒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并于今年3月落户上海普陀区中以(上海)创新园。

“公司目前已顺利与一汽、奇瑞、江淮等汽车品牌达成初步订购合作协议。”上海海布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玉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最新入驻的企业中,除了海布思,以色列Nanobebe的全资子公司——上海乃贝贸易有限公司也落户中以(上海)创新园,这是世界领先的母婴喂养和监护品牌。而BSP生物信号处理有限公司则是中以生物在以色列全资控股的一家开创性生物医学技术公司,扎根心血管领域研究30余年;除此之外,还有聚焦环保可降解产品的曼尔顿新材料公司,以及专注于中以两国食品技术等领域合作交流的澜申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这是上海解封以后,我第2次来中以创新园。很开心地看见有这么多新企业入驻,当中还有中国的临港孵化器平台。谢谢创新园领导的努力工作。在疫情中,中以的合作也没有停下脚步,很多公司还在持续正常运作。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疫情中2次考察中以创新园区,可见他对中以合作的高度重视!”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爱德华先生8月22日在出席“中以(上海)创新园集中签约活动”时这样说道。

未来可期

今年上半年,按照《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要求,上海普陀区出台了中以(上海)创新园“中以联合研发计划”,支持经认定的以色列孵化器或科研团队与国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对列入园区“中以联合研发计划”的项目,按合作项目研发经费的50%以内比例,给予最高万元资助。

中以(上海)创新园18号楼首发智能楼宇

在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6月,中以(上海)创新园成功纳入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勉励中以(上海)创新园继续发挥上海和以色列各自优势,为以色列等国际创新企业、创业团队和前沿技术提供与中国市场、资本、产业对接的一站式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由临港集团所属上海市工业区开发总公司联合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共同打造的,以国际化、专业化为特色的科技创新孵化器“创营·TOP”也落子中以创新园。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赖浩锋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与中以(上海)创新园嫁接的外资孵化器不同,创营·TOP属于纯国资打造。”

赖浩锋表示,中以创新园所在的桃浦地区是普陀区版图最大的区域,今年不仅是中以两国建交30周年、中以(上海)创新园开园三周年,也是桃浦转型发展十周年。临港集团作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全市重点区域转型发展的生力军”,在上海市16个区县都有园区布局,年同普陀区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桃浦这一全市重点转型区域的高能级发展。

中以(上海)创新园LOGO(宋杰摄)

“正如海布思科技的口罩所包含的专利与灭活滤芯技术,通过活动获得推广、获得大企业青睐并进行技术购买、再次创新叠加,这种多维复合型的创业生态、‘龙头+小微’热带雨林式的增长模式也是未来创营·TOP深耕的方向。即:将孵化器往前端延伸构建国际技术创业苗圃,往后端加大数字智造产业发展,横向延伸科创服务体系、引入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把顾问专家、创业导师和天使投资都纳入到我们的阵营,持续增强智创TOP‘科创感’浓度、‘国际化’高度。”赖浩锋对记者说。

8月22日,中以联合研发计划首个项目“创新型人造椎间盘”正式亮相。这一项目是由以色列国家级持牌创新中心Trendlines集团与医疗器械领域的跨国公司和龙头企业合作,定向研发符合合作伙伴要求的创新产品和技术迭代产品。

Trendlines上海医疗创新中心CEO楼涛向记者介绍说,创新型人造椎间盘是一种治疗脊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植入物,目的是提供稳定性(椎间盘突出缓解手术后)的同时保持脊柱的滋润运动。

据悉,该联合研发项目是由中国知名骨科头部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经过多年调研后立项拟研发的产品,治疗方式可以填补全球骨科领域空白点,研发成功后将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创产品,该产品项目公司将注册在中以(上海)创新园内。

当前,上海正在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据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以色列医疗行业数据显示,中以两国间未来的合作潜力巨大:

以色列拥有多个跨国研发中心。其中20多个中心专注于医疗技术,他们代表着世界领先的制造商、分销商和创新者。

年上半年,以色列数字健康公司收到的投资超过10亿美元门槛,这个数值超过该行业在年和年全年的总额。

以色列被证明是医疗技术创新的热土。该国拥有多家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的公司,其中大约70%的企业从事医疗设备和数字健康领域,每年还有多家新公司诞生。

以色列将企业家精神与对技术的好奇心和精明相结合,创造了改变生活和拯救生命的解决方案。它的医疗保健技术市场价值约62亿美元。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1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