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热浪滚滚,太阳持续发力,连着几日的高温,让很多人选择待在家里捧着西瓜、吹着空调,但总有那么一些人要顶着烈日、战高温……穿上隔离服好像顶着烈日“蒸桑拿”“您好!医院核酸采样的工作人员,现在来为您做核酸检测采样……”8月20日上午,长寿路街道某社区的一户人家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医院的核酸采样小分队来了。自7月27日,上海明确在入境来沪人员自愿基础上实行“7天集中+7天居家”的隔离健康观察,医院负责居家隔离人员的上门采样,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予以协助。就这样,这支由7名护士组成的核酸采样小分队每天穿梭在普陀的大街小巷。上门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采样“最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天采样17户人家。”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王冬麟说,隔离新政实施后,人员流转速度很快,采样小队随时待命,平均每天都要跑十来个小区,基本一整天都在外面。为节省时间,他们一遍又一遍优化入户路线、采样流程,常常顶着烈烈骄阳在日头底下穿戴防护服;老式小区没有电梯,那就只能穿着闷热的防护服,手提采样工具一层一层爬上去;外出不方便上厕所,那就忍着少喝点水。提前在楼下穿好隔离服“外出采样,最辛苦的是无数次穿脱防护服。”每采一户人家就要穿脱一次防护服,更不用说最近天天36、37度的高温天气,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个十来分钟,汗水就能浸湿衣服。“有一次,队伍里的一名护士因为闷热,差点中暑,脱下防护服后,全身都发红。”王冬麟说,因为之前援鄂的经历,自己已经习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走路,但是即便如此,在高温天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长时间工作也是很吃力的,更不用说是第一次穿防护服的同事。即使这样,他和队员都觉得采样的辛苦与危险,与守护居民的生命健康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有空调的实验室依旧战高温核酸检测在新冠肺炎诊断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区中心PCR实验室在区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改建,增加了负压设施和新风系统,并配备了全自动和半自动核酸提取仪、三台PCR仪等相关设备,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7月2日,改造后的PCR实验室正式启用,完成每天人次的检测量。在改建后的PCR实验室检测样本虽然不像负责采样的同事需要接触隔离人员,但实验室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一线战场。灭活、编号、扫码、核酸提取、基因扩增……检测步骤繁多又复杂,每一个环节必须严谨操作,容不得半点失误。“检测过程中,主操作手要连续保持双手悬空操作,不能轻易离开操作平台,一批次样本检测下来常常要4、5个小时。”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相芬芬说,虽然实验室有空调,但长时间闷在厚厚的防护服下,衣服、裤子早已被湿透。闷热、中暑、衣服湿透……当疫情防控常态化遇上高温天气,身穿密封隔离服的白衣天使们依旧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确保隔离健康观察、监测采样、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有序运转,用汗水、爱心默默守护着城市的健康。记者:陈丽雯编辑:杨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