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你是谁,就会遇见谁,打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t52mall.com/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一个地区的发展也是如此。

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参与《对话区委书记》时表示,未来普陀将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举全区之力培育创新主体,让普陀成为凝聚创新企业和人才的热土。

02:47

视频制作:卞晓晓

1.初来乍到的“生普”

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喜欢将老普陀人和新普陀人亲切地比喻为“熟普”和“生普”,相比于往年的访谈,今年的最大不同就是现场不少嘉宾都是来普陀创业、工作不久的“生普”。

手握斯坦福法硕学历,在硅谷知名律所工作过4年的海归创业者朱辰昊就是其中一位。“我是年来到普陀的‘生普’,开发智能软件帮餐厅做数字化的升级转型。来到普陀的这两年,公司无论是收入规模,员工规模,还是融资额都翻了倍。”

作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普陀分会副会长、普陀区劳动模范,朱辰昊没想到扎根普陀不久,自己就获得了这么多的认可。他深切地感受到,这些的背后是普陀能“读懂”他们这群创新者。

同样在年来普陀打拼的上海数知以泰智能科技创始人金晓伟也是“被读懂”的人之一,两年间,普陀主动为这家立志在自动驾驶技术应用领域闯出一番天地的企业,提供了众多应用场景。

“最近在帮普环实业做环卫车的数字化转型,无人环卫清扫车很快就会现身苏州河畔了。还有海纳小镇,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场景库。”金晓伟充满信心地说:“这里的委办局很懂新技术,会帮我们搭平台、出主意,这样的营商环境是创业者最为看重的。”

2.让“生普”变“熟普”

“‘生普’愿意扎根下来,留在普陀,就会成为‘熟普’。”谈及普陀对创新人才和青年人的吸引力,姜冬冬自信地给出这样一组数据,“今年,普陀的35岁以下青年人比两年前增长了近9万,在整个区域常住人口当中占比达到了35%。”

在“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点上,普陀践行得不遗余力。近年来,普陀坚持人才优先战略,着力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全力打响“人靠普,才无忧”品牌,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新高地。

“及时研究出台标准更高、力度更大、竞争力更强的人才政策,真金白银地投,真情实意地帮。”姜冬冬介绍,普陀将持续完善人才激励评价等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帮助解决安居、教育、医疗、创业等普遍关切的问题,同时为精准落实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一个城区的气质,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至关重要。为了“遇见”更多优秀的人才,普陀以建设“半马苏河”活力秀带为契机,加快提升辖区宜居品质。有高大上的高楼大厦,也有烟火气的小街小巷,更有丰富便捷的服务配套,这样的生活才会有滋有味。

“‘半马苏河’是普陀赋予辖区21公里苏州河岸线的一个新的总称。我们希望不仅是长度的概念,而是能够把两岸贯通的空间统一打造成为老百姓展示幸福生活,参与幸福生活的舞台。”姜冬冬展望说,徐徐拉开的“半马苏河”画卷还将呈现更多惊喜。

讲述历史的展馆,读书听雨的亭子,喝咖啡的驿站……以苏河驿站为例,在现有9座之外,普陀还将计划分级分类再建19座,未来这28座驿站在具备休憩、充电、问询,公厕等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还将根据自身条件配置百姓直播间、艺术空间、微型书店、小微剧场等特色功能。

姜冬冬希望,这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空间,能成为留住年轻人才的强力磁石。“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希望这样的普陀能吸引更多的‘生普’变‘熟普’,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将能大大提升我们整个城区的活力。”

3.以更大的平台“遇见”人才、集聚人才

只有继续强化创新定位,打响科创品牌,才能更精准地集聚更多创新人才。

普陀历史上有着深厚的创新基因。新中国第一种低温活性染料、第一根热轧无缝钢管,第一根钨丝等等,都在这里诞生。

如今,普陀集聚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载体资源。拥有华东师大、同济大学2所知名高校,部属、市属科研院所1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在上海科创中心首批15个“四梁八柱”功能型平台中也占有2席。

“我们要把创新作为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的DNA,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姜冬冬说。

今年,普陀还全面打响了“中华武数”科创品牌,希望凭此在全市创新发展格局中勇立潮头。

“中”即中以(上海)创新园。开园3年来已入驻企业余家,落地知识产权多项。下一步普陀将加快园区二期载体建设,与桃浦智创城整体联动,统筹做好项目引进、创新培育、成果转化等工作,全面打造国际创新合作高地。

“华”即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依托中心和清华校友资源,重点推进集成电路研究平台和相关重点实验室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更多头部企业、尖端人才合作项目落地,全面打造一流创新中心。

“武”即武宁创新发展轴。抓住武宁路快速化改造通车的契机,加强对沿线各类科创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有效利用,提升沿线大院大所对区域发展贡献度,攥指成拳、串珠成链,打造成为体现城市功能的“新T台”。

“数”即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目前,海纳小镇已形成16个标杆场景建设清单,涉及智慧停车、数畅出行等8大领域场景。下一步普陀将建设好海纳工程院和全市首个市级数字广告产业园,全面打造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承载地和先行试验田。

“‘中华武数’这四大创新平台,未来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真功夫’。”姜冬冬幽默地说。

人才总是向着发展态势更好、平台能级更高、创新要素更活跃的地方集聚。更清晰的规划布局,能让人才有更明确的奔赴方向。

中以混血的李希辉就将中以(上海)创新园视为自己探索生命健康领域的最佳实践地。“犹太人擅长做从0~1的事情,我认为中国比较擅长做从1~10的事情,如果做一个有机的结合,就是推动人类大踏步向前走的一个很好的结果。”

在普陀,像朱辰昊、金晓伟、李希辉这样的“生普”正越来越多,扎根这片创新热土之后,这群未来的“熟普”对普陀的眷恋之情无疑将如茶色一般,越来越浓。

资料:话匣子

编辑:叶嘉诚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普陀真如镇街道送“苗”进社区普陀这里的两栋住宅楼加梯项目开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预约?看答案→85年,从未忘记!来看如何适当备药、合理用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6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