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陈海滨、记者刘轶琳5月21日报道:记者今天获悉,沪上首台智能化医院首发,医院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携手打造的院前院中智能化急救体系正式建成,安装院前智能化救治系统的首辆救护车运送模拟病人抢救演练成功。
5月18日,一位模拟胸痛病人,进入了这一抢救流程:接到一位普陀区的(模拟)病人的急救电话,紧急赶赴现场,抵达现场后,医院急诊科进入“在线工作模式”,通过智能可视化系统病人的数据的回传,心电图,各项生命体征出现在大屏幕,救护车的位置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医院急诊医生与救护车急救医生通过现场视频互动,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胸痛发作,院内立即启动胸痛绿色通道,医院时,医护人员已经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患者被紧急送至心脏介入中心,为病人的抢救节省出了宝贵的时间,而患者收治后的情况通过这套信息系统再次回传给急救中心,为今后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宝贵经验。
院前急救信息告知系统是通过有、无线相结合的方式,把医院急诊室进行系统对接。急救医生在病人上车后,判断救护病人为危重病情时,即通过随身携带的工作手机及时将患者呼救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呼救地址、联系电话、院前初步诊断等)、急救车的车辆行驶轨迹、预估病人送达时间、急救车内视频信息、生命体征信息(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实时心电图波形等)医院急诊室,急诊室能做好相应的接收及救治准备;同时,医院在接到信息后,能按键反馈给随车急救医生,并最终可将病人的院内诊断反馈至急救系统。
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表示,该系统上线运行一定时间后,将探索对特殊危重病患者,院内专家可通过视频、电话指导现场急救医生进行急救,优化脑卒中、胸痛等专科病人计分量表地设计;同时,医院也可将急诊床位等相关信息提供给急救中心,为重大突发事件的伤病员分流提供决策依据等,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完善院前、院内相关信息共享机制,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据介绍,医院领衔打造的沪西北急危重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数字平台,主要有三个重要的系统,即急危重症急救分级分层响应系统(院前+院内);群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系统(院前+院内)和专科ICU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院内)等三大系统建成,以实现快速救治患者,不仅力图实现急诊的“与死神赛跑”的使命,更将着力使疾病或伤害对患者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通过治疗方案的优化为患者带来救治后更好的生活质量。
医院院长程黎明表示,实现既抢救患者生命,又要更好的维护其生命质量。这对医疗机构的创新力和流程提出了新的课题。医院还将通过学科交叉合作,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急危重症诊治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凝练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控制与早期康复、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标准化干预、心肺脑血管梗塞性疾病再灌注治疗三个主攻方向,不断完善和规范诊治流程、提高急危重症诊疗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